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ID:1696472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_第1页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_第2页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_第3页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_第4页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论文题目: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产业转移是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一国或地区为实现自身产业进步,在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后,将处于创新、成熟或衰退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与行业的产品生产、销售、研究开发甚至企业总部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转移是产业转移国或地区与产业承接国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其在客观上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的移动,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分工结构的优化。  西方很多学者

2、在对产业长期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中都触及到了产业转移问题,他们以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不发达国家作为研究视角,运用产业发展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跨国公司经营理论,研究处于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一、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理论    早期的产业转移理论多是以经济发达国家为视角,主要研究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其他国家转移的经济动因、产业转移的客体演化模式、产业转移的效应等问题。    (一)雁行模式    赤松要(Akamatsu,1935)提出的雁行模式是较早形成的产业转移理论,他以后起工业国发展为视角,通过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发展的统

3、计研究,总结出产业发展遵循的三个模式:第一个基本模式认为某一产业的发展是按照从接受转移到国内生产,再到向外出口的三个阶段,即按照“进口--国内生产(进口替代)--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发展;第二个模式是从一般消费品到资本品或者是从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第一模式演进,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第三个模式是某一产品的第一模式动态演化会在国与国之间传导,工业化的后来者会效仿工业化的先行者。  雁行模式是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产业发展路径的总结,反映了日本的许多产业包括纤维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等的发展路径,后来很多学者如小泽辉智(Ozawa,1993)通过经验研究证明日本许多产业的发

4、展是符合该模式的。康明思(Cumings.1984)运用雁行模式对20世纪60-80年代东亚经济内部产业分工与转移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解释。但由于该理论未触及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问题,同时随着许多东亚国家经济结构的趋同,该理论越来越缺乏解释力。  小泽辉智(Ozawa,Castello,2001)在雁行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增长阶段模型,他引入了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因素,从而使雁行模式发生了变化。该模式认为跨国公司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一开始就在国外投资生产,无需通过出口开发东道国市场,外商直接帮助东道国建立起有竞争力的消费品工业。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Vernon,

5、1966)提出的“产品循环说”以发达国家为视角,阐述了产业如何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三个不同阶段,产业转移开始于产品和技术完全标准化、国内市场基本饱和的产品成熟期,而到了标准化阶段,技术发明国的生产和出口竞争优势受到技术模仿国的劳动成本优势和其他成本优势的重大挑战,技术发明国将大规模进行产业转移。弗农认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在于企业为了顺应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回避某些产品在生产上的劣势。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对美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活动的总结,该理论将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领域延伸到对外直接投资,引入

6、了动态的区位条件分析,是对早期产业和产品转移理论的系统描述和总结。但是弗农的学说主要是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而创立的,是一种被动性产业转移行为,而随着许多主动性产业转移行为的出现,该理论无法解释存在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行为以及没有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  Tan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从产品系列的角度来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他将产品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并将对应的市场结构分为直接出口(DS)、中间产品出口和当地组装(IL)、当地生产(LP)三种。高档产品对应的市场结构以DS为主,IL为辅;中档产品则以IL和LP为主,辅之以DS;低档产品则

7、以LP为主。市场结构相对保持不变,而高、中、低档产品系列将不断变化,新的产品不断充实到高档产品系列中,一部分高、中档产品降级并充实到中、低档产品系列中去(Tan,2002)。与Tan的模型相对应,就产业转移而言,外国直接投资者将高档产品的生产主要放在本国进行,辅之以中间产品出口和国外组装;就中档产品而言,产品在国外组装的同时,产业逐步向国外转移;低档产品的生产则完全转移到国外进行。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刘易斯(Lewis,1977)主要研究了产业转移机制问题,他认为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