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960725
大小:80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6
《地理必修3第一二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班级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密○………………………………………封○………………………………………○线…………………………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段地理科(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考试卷一、选择题。(34小题,共51分,每题1.5分。)2009年11月中旬,我国北方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雨雪灾害,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陕西、新疆、宁夏等8省(区)近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3S技术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回答2题。1.
2、本次雨雪灾害,国家气象局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天气预报时的卫星云图主要是通过什么技术获得的()A.RSB.GISC.GPSD.PTS2.在大雪中前行的司机要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需要借助的是(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图4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2题。3.该专题研究可能是()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分布4.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
3、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读图5、6,完成2题。010110010101010110100110111表1土石分布表2河流分布表3坡度分布注:1土石充足且松散0图示贫乏注:1河道位置0坡地注:1高陡0低缓abcd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图6图5表4泥石流易发区5.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A.aB.bC.cD.d6.该市易发
4、生泥石流的区域是()A.甲、庚B.丙、庚C.乙、丁D.戊、辛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7.遥感影像
5、能够被判读的基础是()A、不同地物的颜色不同B、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不同C、不同地物的体积不同D、不同地物的位置不同8.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9、有关地理区域的含义的正确的叙述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
6、、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10~12题。10.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11.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12.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
7、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比重小13.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阅读资料回答14-15题: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m3)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m3)195713.314.64200013.030.9814.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
8、沛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