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947529
大小:23.9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6
《国内外土地分类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内外土地分类现状综述摘要:土地分类(Landclassification)是土地科学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产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基础和前期性工作。土地分类是土地类型的划分,其理论是建立在类型学基础上。其分类单位是从区域土地个体单位所具有的相似属性中归纳出来的,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本文主要分析概括目前我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土地分类现状。关键字:国内外;土地分类;现状1土地分类基本概念1.1土地分类的定义关于土地分类有两种不同的定义。土地分类定义1,其应用学科为地理学(一级学科),自然地理学(二级学科),其具体定义为: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选择对
2、该目的有意义的土地属性及其量度指标,将一定级别的大量土地个体概括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种类等级系统。土地分类定义2,其应用学科为资源科技(一级学科);土地资源学(二级学科),其具体定义为:基于特定目的,按一定的标准,对土地进行不同详细程度的概括、归并或细分,区分出性质不同、各具特点的类型的过程。本文主要是探讨定义2。1.2土地分类标准1.2.1土地分类系统对土地进行分类研究,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土地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状况,指出改良与利用的方向及途径,而且有助于扩大土地科学理论的应用范围,使其理论体系更趋完善。1.2.2土地分类的分歧目前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土地分类问题还持有不同的观
3、点,在方法论方面存在着一定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的分歧。在分类系统的建立上,由于应用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系统。其中有代
4、表性的有二大类:一类是基于理论研究而建立的分类系统,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如土地类型分类,我们称之为基础理论分类系统或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它包括两种,一是从景观学理论角度出发,所建立的多序列分类系统;二是单系列的分类系统。另一类是基于应用而建立起来的分类系统,称之为应用性分类系统。土地类型较多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1985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主持制定了“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分类系统”,该系统是典型的胆系统分类,是对我国土地分类研究的一次总结,具有开创意义。它把土地类型分为3个级别: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这一分类系统符
5、合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土地类型多样的基本国情,便于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操作,代表了一种讲究实用的研究方向。由于此种分类不是本文重点,所以不再叙述。土地应用性分类系统与理论性分类系统相对应,它是从实际出发反映同特定目的关系密切的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和一定的自然属性。这种分类系统主要有三种:以土地资源类型为划分对象的土地资源类型系统;以土地利用方式为目的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以城镇土地利用为目的的城镇土地分类系统等。1.2.3土地分类标志和方法土地资源调查中比较常用的土地分类标志和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这种分类把土地视为一个自然
6、历史综合体,把土地类型理解为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地貌-土壤-植被的共同体。例如,依据地貌特征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类;依据土壤质地可分为粘土、壤土、砂土等类;依据盐碱状况可分为盐土、碱土、非盐碱土等类。这种土地分类系统比较重视温度、降水、地质发育等因素的作用,强调土地的自然属性,较多应用于土地资源的综合考察,而对于土地的实际利用现状则仅作适当的考虑。第二是按土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分类。基本依据有三:一是土地的经济用途。可分为耕地、林地、牧地等类。其中,耕地按作物类型还可分为粮食作物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地等,按产量高低可分为丰产地、低产地等,按灌溉条件可分为水田、水浇地
7、、旱地等,林地可分为用材林地、防护林地、薪炭林地、水土保持林地和苗圃等类。牧地按草地类型可分为天然放牧地、天然割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和未利用草地等类。二是土地的权属关系。可分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