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914606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5
《加强高三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高三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姓名:何志方通讯地址:湖南省嘉禾县嘉禾一中邮编:424500电话:13187277892E-mail:Henry112@126.com在高三学生中,其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积累可以说是到了中学阶段的一个高峰期。每年高考后,各媒体常出现这样的报导,有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甚至采取轻生等极端行为,造成家庭悲剧;大批的高中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可是其中就包括不少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精神不合格品”。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面对失败与挫折常常不知所措,严重的心理问题者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考
2、上了大学的一部分学生也常因心理问题逃学、休学,不能完成学业。惨重的悲剧和教训,警示我们,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刻不容缓了。高三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靠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支持,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门思想性、政策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思想教育工作是深入细致、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工作。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和调查,就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及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一探讨。一、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实际调查发现,心理健康的学生
3、占主流,他们能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客观评价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待人真诚宽厚,团结同学,主动帮助别人,乐意交谈,学习认真刻苦,不畏惧困难与挫折,对社会、新环境的适应力强。当然,高三学生中也有不少学生有心理问题,问题复杂,且呈现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自负自傲心理。优等生常表现为信心十足、心情愉快,但往往比较自负自傲,听不进他人意见、批评,从而导致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能正确估计自己,不能扬长避短,看不清新的奋斗目标,并且可能出现新的心理问题。2、自弃自卑心理。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
4、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3部分学生总觉得自己天生智商比别人低,产生自卑、自弃情绪;也有因为相貌或身体缺陷,或家庭不如人家生活水平高,衣帽不时髦,赶不上形势,或由于一次次的考试不理想被同学、朋友取笑,遭别人冷遇,不敢抬头,认为自己处处不尽人
5、意,从而怀疑自己,不敢表现自己,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如此行为结果还可能导致屡屡挫折和失败,加重自卑,丧失对前途、学习和生活的信心。3、厌烦学业心理。高中生活是比较紧张的。到了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更繁重,生活的节奏更快。同学们都想通过努力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可是,有的学生为此而忽略了人内心世界应丰富多彩的特点。复习方法单一,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常使部分学生陷入到一种失落与沮丧的心态之中。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也易使他们产生一种厌烦感。内心厌烦感的加重,严重影响着学习和生活,确实,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厌学心理恰恰是内心对过去单调学习方法和
6、生活的一种无声抗议。4、情绪焦虑心理。学习压力大,唯恐不能升学,或考不上理想大学,或时时为“弱项”科目等问题困扰,学习精神紧张,产生烦躁的心理。每次考试后的成绩由于不尽人意,部分学生还会产生“有负众望”,“对不起师长”的心理,从而产生焦虑。焦虑心理过重,就会加重心理压力,形成精神包袱,影响睡眠,严重者导致精神衰弱,影响复习。5、社会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如同看破红尘,事事与人“抬扛”。老师表扬他人,他往往嗤之以鼻,不以为是,且在人家身上挑刺;或家长要他抓紧时间学习,他偏要去看电视、玩游戏;听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忠告,就感到反感,嫌老师、家长
7、管得宽,嫌老师、家长唠叨,有的甚至于为此而跟父母吵架。6、暗恋心理。高三学生对异性交往意识加强。对异性发生兴趣,时常出现我们所说的“早恋”现象。但很多学生喜欢异性后,不敢表露,而暗恋于心理,脑子里沉淀着对异性和爱情的浪漫幻想,对对方表现出过度狂热和痴迷,从而分散了自己学习的注意力,严重影响着学习和生活,伤害了自身的身心健康。当然,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交织在一起的。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高三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而家庭、社会、学校是造成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主要因素。1、
8、家庭因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让一些家长往往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从小就强迫式地让孩子不停地学习。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时,家长又不能从心理教育方面疏导孩子。有的家长视子女如掌上明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