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经济学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新贸易理论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论文题目:新贸易理论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启示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新贸易理论将传统贸易理论的相对要素禀赋原理修正为相对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优势原理,较好地解释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新的贸易现象。其中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收益递增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贸易理论为我们的贸易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新贸易理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国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第
2、三个发展阶段——新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进而从新古典贸易理论到新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遭到严峻的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超过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等。对此,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筹莫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斯蒂格利、克鲁格曼、格罗斯曼以及赫尔普曼为主要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吸取了以往诸多贸易理论的合理因素,发展出自己的理论,这一理论被称
3、为“新贸易理论”。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填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新贸易理论在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国际技术外溢等假设上,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观点。 1.国际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商品价格差异是贸易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新贸易理论则认为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要素价格差异是等价的,但由于技术因素的引入,两者与相对商品价格差异不再等价,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经济规模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贸易的根本原因。反过来说,即
4、使两国间没有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经济规模的不同也会出现贸易。这就解释了战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大增,直到今天占世界贸易额的60%以上的现象。 2.贸易构成和贸易量 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两国间只存在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要素密集度相似的产品的贸易)不可能存在。现实情况却不然,不仅许多产业内(如小汽车、机械、电子)等存在着大量贸易量,更有甚者,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更快。新贸易理论引入了相异产品的概念来建立贸易模型。就总的贸易量而言,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决定产业间贸易量)和国家相对规模(决定产业内贸易量)共同决定了贸易量。 3.贸易利益 传统的贸易理论
5、认为:当存在着要素禀赋相对差异的两国分别进行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然后进行贸易,双方都能获利。这种静态的贸易来自专业化生产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新贸易理论则指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经济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资源最佳配置状态,只能在一种次优状态下运行。但相比于各国自给自足的情况,开展贸易后,全世界的总体福利水平提高。 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本质上说,新贸易理论是将传统贸易理论的相对要素禀赋原理修正为相对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优势原理,较好地解释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新的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替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传统贸易
6、理论与新贸易理论争论的实质是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争论。 二、新贸易理论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贸易理论是贸易政策制定的依据,理论发生变化必然导致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尽管新贸易理论家一再强调“新贸易理论最初绝非是政策导向型的”,但新贸易理论却在理论上为贸易政策提供了支持。贸易理论家们和许多政府就借助新贸易理论所提供的分析工具或局部结论,努力寻找那些适合于不完全竞争的新的贸易政策。在这种努力中,最引人注目的和最具争议性的贸易政策就是战略性贸易政策了。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收益递增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贸易政策从本质上
7、说并不是关于战略性产业的贸易政策,但却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府有效干预的对外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由布兰德(J.A.Brander)、斯潘塞(B.J.Spencer)、克鲁格曼(P.R.Krugman)等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自产生之初,就由于它为政府干预对外贸易提供理论依据而倍受关注。支持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观点有两个:一个是利润转移的论点;另一个是外部经济的论点。 1.利润转移 利润转移论点是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该论点主张政府通过关税和配额等进口保护和出口补贴等出口促进政策,加强本国厂商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