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建筑保护理念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建筑保护理念探究摘要:古建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感情性格、审美追求和理想寄托。保护古建筑,不仅是保护优秀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而且是保护国家的辉煌历史。关键词:古建筑;保护;理念;探究保护古建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题。专家学者从学科建设角度作过大量的调查、考察报道;各级政府基于产业结构调整、振兴地方经济战略作过不少决定和决策;文物部门从加强文物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愿望作过频繁动员和呼吁;旅游部门出于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作过多次强调和发动。应当肯定,这些都对古建筑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对古建筑的保护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少问题或偏颇,甚至有令人终生遗憾之错
2、。原因虽复杂,但对古建筑的价值认识局限、保护理念不清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对古建筑价值的再认识,明确古建筑的保护理念则显得尤为必要。一、古建筑丰富的历史内涵1.古建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凝聚历史遵循自身规律发展到今天属势之必然。审视历史不仅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可资借鉴,形象的古建筑实物也同样凝固着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量信息。中国古建筑历来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尊贵有别,主次分明。形式不同的各种宫、殿、门、阁是封建制度等级森严的反映;红墙黄瓦是皇家尊贵无比的标志。封建社会的住宅,其体量、形制、色彩等都依不同身份而有着严格的限制。皇帝的宫殿、王公贵族的豪宅、
3、平民百姓的陋室相比较,凸显出封建社会三者尊、贵、贱等级悬殊的客观排序。在古代,建筑不仅受到政治制约,与经济实力因素也密切相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役使“徒刑者”70多万人在渭水南岸建造大批宫室和骊山陵。公元前212年修建阿房宫。《史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可见工程之浩大,耗资之甚巨。清代,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告竣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承德避暑山庄,历时87年,面积560万平方米(约合8400余亩),四周宫墙长达10公里,楼、台、殿、阁、亭、榭、轩、斋等建筑120余组(群),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皇家园林
4、。近90年的修建、维修以及珍宝陈设不知开销多少民膏民脂。清末国势衰微,财力吃紧,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明令“停止热河行宫一切拨款”,从此山庄愈加荒废颓败。可见皇家宫殿和园林的修建无不与国家经济状况相联系。古代的民间寺庙殿堂历来是大众集资完成的公益事业。现存的大小寺庙,几乎都有大量的修缮记事碑保存,记载寺庙的修缮经过和民众捐款情况,几两、几钱、几分、几厘功德一目了然,甚至施米面、捐木料、出劳力现象也悉数记载。这不仅昭示了广大人民群众祈高贵求平安的心理寄托,同时也反映了群众热心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和家庭经济好坏的客观状况。可以说,寺庙的规模大小,建筑的形制繁简都与当地的经
5、济息息相关。有人说古建筑是凝固的诗不算夸张,有人说古建筑是美丽的图画更符合实际。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古建筑的外观是形象美丽的艺术品。观赏一座单体建筑,方整的台基,稳固的立柱,华丽的斗拱,曲线起翘的屋顶,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比例协调生动美观的图画。元代以前的建筑呈古朴厚重雄浑之美,明清建筑则显繁缛轻巧华丽之美。HightideagainstCCPbloodyanTomb,CommunistPartymembersandpartoftheexposedTombareavacatedbyprogressiveyouth.IvisitedinBeijingin1985wheni
6、twasoldundergroundcomrade,sisterofYaoZhiyingYaoMuzheng(thenDeputyDirectoroftheexternaltrademagazine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deshengmenWai,theReed古建筑的装修是匠师展现艺术手法的重要部分。门、窗、天花板等,形式多样,图案繁杂。尤其是天花板上特有的似花绽放的藻井足以让我们领略匠师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明清建筑檐下板枋雕刻更是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与各种黄绿琉璃瓦顶的吻兽、脊饰艺术造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游龙、飞凤
7、、珍禽、瑞兽、花卉、人物、物什等无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极具华丽逼真巧夺天工之美。古建筑的彩画更具魅力,依建筑的不同功用或等级需求绘饰冷暖格调有别、色彩匹配恰当、内容章法严谨的各种彩绘图案,既可防止构件风化,又为建筑本身增添了生动形象的文化艺术内涵。建筑附属物的内涵更丰富。寺庙中的塑像、石雕、壁画、陈设等,无不形象直接地反映出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和精湛高超的制作技艺。2.古建筑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体现原始社会,建筑主要用于居住或存储物品。进入阶级社会,人分贵贱,权有大小,意识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奉祀宗祖和皇权信仰是中国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