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历史】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ID:16852734

大小:44.9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5

【历史】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_第1页
【历史】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_第2页
【历史】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_第3页
【历史】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_第4页
【历史】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时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农耕经济在起源时就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2、)A.碳化粟粒B.储粮窖穴C.猪骨骨骸D.稻谷遗存2.《华阳国志》中记载: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个水利工程的功效()A.芍陂B.都江堰C.白渠D.郑国渠3.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记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由此看出自耕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A.精耕细作B.具有脆弱性C.千祸其耘D.男耕女织4.“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分封制的崩溃B.商品经济繁荣C.井田制逐步瓦解D.土地私有制确立

3、5.《汉书·食货志》中曾有如下的描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材料认为导致土地兼并的原因是()A.井田制的实施B.统治者的残酷剥削C.自然灾害频繁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6.乾隆五年(1740年)颁布的《大清律例》中规定,农业雇工、佃农与地主“平日共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素无主仆名分者,亦无论其有无文契年限,俱依凡人科断”。该规定表明()8A.清政府加强了对农业雇工、佃农的人身控制B.农业雇工、佃农的法律地位得到提升C.农业雇工、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得到加强D.农业雇工、佃农、地主三者间不再有任何关

4、系7.东汉时期的应劭在《风俗通义·佚文》中写道:“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由材料可知()A.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8.《国语》中曾提到齐桓公“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从材料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有()A.齐桓公重视农业生产B.春秋时期青铜器应用于农业C.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D.已经开始运用牛耕技术9.“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由材料可知()A.中国麻纺织业的兴盛B.中

5、国传统丝织业衰落C.棉布因其实用廉价广为流行D.中国棉纺织技术的发达10.《考工记》中记载:“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材料反映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产品丰富B.生产规模大C.职业世袭D.分工细致11.“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表现的是()A.苏州、上海、汉口等地出现一些列的会馆B.推行“工商食官”的政策C.四川地区的商人中间在使用一种纸币D.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12.“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这句话的观点不一致的是()A.

6、“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B.“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C.“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D.“禁商贩,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3.明末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材料反映了()8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C.政府不再重视科举制度D.明末商人地位有所提高14.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D.传统农业生产衰退15.《平凉府志》载:

7、“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蜀秫(高粱)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材料中描述的农作物传入中国是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6.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D.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