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转移的思考

农牧民转移的思考

ID:16838164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5

农牧民转移的思考_第1页
农牧民转移的思考_第2页
农牧民转移的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牧民转移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

2、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三农"问题可以概括为农业落后,农民贫困,农村不稳,其核心是农民问题,最直接的表象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根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这在决策层和经济理论界已取得了共识。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

3、小康社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有的还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来抓,这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绵阳市2003年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达92万人,占全市农村总劳动力245.5万人的37.5%,创劳务收入37.8亿元,农民人均实现劳务收入89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9%。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出现了加快转移步伐,提前进入非农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做法,另一方面,大量的就业岗位又找不到人员,出现"民工荒"的现象。殊不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要健康有序地开展此项工作,需要我们认真进行思考。
  一、转移主体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成为制约转移程度的瓶颈。
  一是我国多数农民思想观念保守,法律意识淡薄,小农意识强烈,重土厌迁,小富则安,缺乏风险意识和投资创业精神。许多农民认为土地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保障,不愿意离开土地,忽视或者没有意识到土地是一种可以增值的资源,是一种可以流转的商品。这些落后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践证明,思想观念改变与否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程度构成直接制约和影响。
  二是转移主体的文化素质较低。据我们对2003年绵阳市农村劳动力素质调查显示,

5、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4.6%,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人才仅15.7万人,占6.96%。影响着转移的程度和步伐。(1)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应不了非农产业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减少,而质量要求却又在不断提高,这样,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的门槛有所提高,要转移出去相对来说比较困难。(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影响了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妨碍了农业内部吸收和容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只能实现低层次、不稳定的转移。近年来,外出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在增加,但他们转入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不敢完全摆脱农业,放弃土地承包权,仍然利用闲暇时间或用家庭辅助劳动

6、力来经营农业。绝大多数已转移的劳动力,属于亦工亦农型,就业岗位并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低层次转移,一旦受到国家大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就很容易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回流的现象。可见,劳动者素质低下已构成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
  二、转移载体的承受能力不足,制约着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进度和规模。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遵循比较利益原则,即它的流动由工资收入高低导向,而工资收入的高低又取决于吸纳劳动力的载体的发展情况。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一般来说有三大去向: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大中城市。一是乡镇企业数量较多,但层次偏低,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大部分经营状

7、态不佳,自身职工的解决尚且困难,更遑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二是小城镇建设质量不高,一些地方为了"政绩",用行政手段"造城",结果是无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作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也严重滞后,实际上是"有城无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极其有限。三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表现为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建设提供不足,就目前的水平尚且无法覆盖到已在城市就业和即将来城市就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