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ID:1681080

大小:51.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11-13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1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2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3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4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中国经济论文题目: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提要]长期以国内区域市场为主要贸易范围的中原地区,在进入近代以后,借助于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与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实施对接,从而逐步发展起了以沿海和国际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为导向的近代外向型经济。它不仅改变了中原经济发展的面貌,而且在中、西部地区近代经济的外向化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关键词]中原外向型经济近代桥梁从经济区划分的

2、角度来说,近代口岸开放以后,处在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由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向内地辐射带上的中原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区。其地理范围并不完全等同于政区意义上的河南省。它不仅包括今天河南省的大部,还包括山西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安徽省西北部和湖北省北部的部分地区,涵盖了卫河流域、黄河中下游、淮河上中游和唐、白河流域的广阔空间。近年来,学界对这一地区近代经济发展的关注较多,主要成果有:王天奖的《清末河南的民族资本主义》①、邓亦兵的《对近代河南经济问题的一点思考》②、袁中金的《河

3、南近代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③、吴俊范的《论近代河南经济的变迁》④等等。这些研究,对近代中原地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生、铁路修筑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近代河南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迁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然而,上述研究对近代中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尚缺乏系统的论证。对该课题的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认识中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历程、程度和历史地位,而且也能够为今天北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因其自然条件的优越和水陆交通的便利

4、,而在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春秋战国直到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全国的前列。此后,由于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频繁大规模战乱的严重摧残,该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不过,据张民服先生研究,到明代中期以后,中原因为有着四通八达的水陆商道,从而便利了各地商帮的货物贩运,使得该地的商品经济,无论在生产规模、商品种类还是流通范围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⑤。进入近代以后,借助于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与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实施对接,从而逐步发展起

5、了以沿海和国际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为导向的近代外向型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中州学刊》,1984年第1期。②《中州学刊》,1989年第2期。③《史学月刊》,1993年第4期。④《史学月刊》,2005年3月增刊。⑤张民服:《明代中原商路与商品经济》,《史学月刊》,2004年第11期。一口岸开放与中原水运型对外贸易经济区的涌现勿庸讳言的是,中原由于并不直接面海临江,所以,各通商口岸对它的经济辐射,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各通商口岸的进、出口业务,总是先在沿海、沿江省区展开

6、,稍后才会逐渐延展到内陆的某些区域;或者说,各通商口岸与沿海、沿江省区的外贸联系,在时间上早于内陆,在深度和广度上也高于内陆①。从当时各口岸的海关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中相关资料的多少和数值的大小上,也可以感受到中原和沿海、沿江省区之间,经济外向化进程上的这一差距。然而,中原对外贸易整体上相对迟缓的状态,也并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这是由于,第一,中原毕竟是一个相对临近海、江的地区,有着一定的地缘基础;第二,”天下之中”的地理区位和四通八达的水陆商道,具备发展近代对外贸易的自然基础;第三,中原有着较为悠久

7、和发达的、与区域外市场进行商品交流的历史基础②;第四,中原有众多的人口和丰富的物产,发展对外贸易的进、出口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正因为如此,开埠后的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才会由弱到强地建立起与中原之间的对外经贸关系,该地区的近代外向型经济,也才会由点到面地逐步发展起来。1843年,上海被重新辟为通商口岸后,利用中国沿海最大对外贸易港的区位优势,通过其他通商口岸的中转作用,将其经济辐射的范围,逐步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扩展③。而处于上海对内地经济辐射过渡链上、并拥有发达水陆商道的中原

8、地区,便逐渐成为了其重要的经济腹地之一。中原与上海虽然相距较远,但是,作为中国最大对外贸易口岸的上海,其经济辐射能力是非同一般的。它借助于镇江的转运,先向北沿大运河、再向西逆淮河干支流而到达皖西北—豫东南地区④。表1显示,上海早期通过子口税单向中原输入的洋货、以及从该地输出的土货,都已经初具规模。到1895年,中原输往上海的土货数值,便突破了10余万海关两;仅仅5年之后的1900年,这一数值就达到了573711海关两,充分反映出豫沪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相当的紧密了。随后开埠的镇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