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试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

ID:1680525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试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_第1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试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_第2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试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_第3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试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_第4页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试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试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中国经济论文题目:试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摘要]中国齐老保障体系改革面临经济市场化、人口老龄化、风险社会化以及改革政治化等方面的背景,此前的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现行体系还存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政府与市场职责不明晰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应在借鉴和吸取别国经验教训的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加快体系、组织、机制、经营和政策等方面的创新。  [论文关键词]养老保障;改革;创新

2、  一、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背景  养老保障与医疗、教育一样,都是重要的民生议题,不一样的是,一个有效率、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不仅能够提供收入保障机制,保障国民老年的基本生活;而且能够作为一种动力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积累基金,优化金融结构。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面临来自经济市场化、人口老龄化、风险社会化以及改革政治化等方面的挑战,这些背景都将对改革的目标、路径和方式产生影响。  (一)经济市场化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更好的基础性作用,这一点在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得到强化。经济市场化意味着要运用市场机

3、制和经济规律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在经济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下,调动国民积极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1980—2006年间,中国GDP由45l8亿元增长到209407亿元,以等价购买力计算,中国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财政收入由1159亿元增长到39344亿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渠道,国民经济与政府财力持续高速增长,为推动养老保障体系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在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无论是城乡之间、还是在城乡各自内部,均存在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并有扩大的趋势,社会公平问题突

4、现,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为例,两者差距呈现不断拉大的趋势,2001006年农村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净增1221元,平均每年增加244元,而同期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净增4899元,平均每年增加980元,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的净增总额比农村居民高3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下同)2001年为2.89,到2006年扩大为3.28,差距之大,已超过改革之初的1978年。此外,同一区域不同层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加大,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警戒线0.4。据统计,2003年占总体20%的最高收入组,家庭

5、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72元,比上年增加2012元,增长13%;占总体20%的最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5元,比上年增加263元,增长8.7%。最高组与最低组的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5.1:1扩大到2003年的5.3:1。收入差距的加大提高了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的紧迫性。  (二)人口老龄化  人口是养老保障的对象,人口结构的变化成为影响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变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了人口的过速增长,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加之预期寿命提高,共同推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

6、高。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3年为4.4%,1964年为3.6%,1982年为4.9%,1990年为5.6%,2000年上升到7.0%。按照人口老龄化的标准,2000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过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征:一是老龄人口基数大,并呈现高龄化趋势。截至200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6%,老龄人口总量约为1亿人;到2050年,老龄化比率将提高到23.6%,届时中国将有3.3亿老年人口,成为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二是“未富先老”。

7、西方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属于“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三是老年贫困问题突出。于学军(2003)的研究表明,按照恩格尔系数法,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城市为1327.5万、农村为2337万;按照老年人基本生活标准,城市为1264万、农村为3222万;按照老年人贫困的主观感觉测算,城市为931.5万、农村

8、为3353.8万。全国老年贫困发生率在28—35%之间,即约每三个老年人中有一个贫困老年人。  (三)风险社会化  养老保障体系为老年风险提供保障,老年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生命的不确定,活过老年(如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经济学中国经济毕业论文 试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中国经济论文题目:试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摘要]中国齐老保障体系改革面临经济市场化、人口老龄化、风险社会化以及改革政治化等方面的背景,此前的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现行体系还存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政府与市场职责不明晰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应在借鉴和吸取别国经验教训的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加快体系、组织、机制、经营和政策等方面的创新。  [论文关键词]养老保障;改革;创新

2、  一、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背景  养老保障与医疗、教育一样,都是重要的民生议题,不一样的是,一个有效率、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不仅能够提供收入保障机制,保障国民老年的基本生活;而且能够作为一种动力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积累基金,优化金融结构。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面临来自经济市场化、人口老龄化、风险社会化以及改革政治化等方面的挑战,这些背景都将对改革的目标、路径和方式产生影响。  (一)经济市场化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更好的基础性作用,这一点在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得到强化。经济市场化意味着要运用市场机

3、制和经济规律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在经济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下,调动国民积极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1980—2006年间,中国GDP由45l8亿元增长到209407亿元,以等价购买力计算,中国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财政收入由1159亿元增长到39344亿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渠道,国民经济与政府财力持续高速增长,为推动养老保障体系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在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无论是城乡之间、还是在城乡各自内部,均存在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并有扩大的趋势,社会公平问题突

4、现,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为例,两者差距呈现不断拉大的趋势,2001006年农村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净增1221元,平均每年增加244元,而同期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净增4899元,平均每年增加980元,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的净增总额比农村居民高3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下同)2001年为2.89,到2006年扩大为3.28,差距之大,已超过改革之初的1978年。此外,同一区域不同层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加大,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警戒线0.4。据统计,2003年占总体20%的最高收入组,家庭

5、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72元,比上年增加2012元,增长13%;占总体20%的最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5元,比上年增加263元,增长8.7%。最高组与最低组的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5.1:1扩大到2003年的5.3:1。收入差距的加大提高了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的紧迫性。  (二)人口老龄化  人口是养老保障的对象,人口结构的变化成为影响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变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了人口的过速增长,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加之预期寿命提高,共同推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

6、高。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3年为4.4%,1964年为3.6%,1982年为4.9%,1990年为5.6%,2000年上升到7.0%。按照人口老龄化的标准,2000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过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征:一是老龄人口基数大,并呈现高龄化趋势。截至200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6%,老龄人口总量约为1亿人;到2050年,老龄化比率将提高到23.6%,届时中国将有3.3亿老年人口,成为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二是“未富先老”。

7、西方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属于“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三是老年贫困问题突出。于学军(2003)的研究表明,按照恩格尔系数法,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城市为1327.5万、农村为2337万;按照老年人基本生活标准,城市为1264万、农村为3222万;按照老年人贫困的主观感觉测算,城市为931.5万、农村

8、为3353.8万。全国老年贫困发生率在28—35%之间,即约每三个老年人中有一个贫困老年人。  (三)风险社会化  养老保障体系为老年风险提供保障,老年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生命的不确定,活过老年(如6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