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805202
大小:3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问题探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问题探析郝朝晖摘要:利益分配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利益连接机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出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问多形式、多样化的利益连接机制,本文将对这些利益机制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的实现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的对策与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面向新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各参与主体对农业产业化系统的投入能得到相应
2、的回报或收益,是激励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源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能否按照经济规律把各产业部门组织起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连接机制.使实行产业化经营的经济主体都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分配的主要形式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方式是多形式、多样化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市场联结方式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
3、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这是目前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利益连接方式。在这种方式中,龙头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自己加工的需要量,在市场上随机收购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双方不预先签订合同。自由买卖,价格随行就市。这种利益
4、关系的好处是农户与龙头企业都可凭自己的意愿自由决定交易对象.获取最大的市场利益i而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是企业和农户双方都要承担着不确定的风险,双方关系不稳定.利益连接很松散。2.合同契约方式经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协商,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责、权、利.以契约关系为纽带。建立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这种方式也叫“订单农业”.其基本特点是:(1)不改变联合各方经营的独立性。(2)通过契约作为制度和法律保护,界定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这种联结方式使得龙头企业有了充足而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农民的农产品也有了比较
5、稳定的销售渠道及市场.降低了龙头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的市场风险。这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推进的主要利益连接方式。从我国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所规定的利益连接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
6、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方式来看。主要有3种类型:一种是服务型和同。即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对农户利益给予补偿,但农产品收购价通过市场调节。第二种是保护型合同。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时最低价格界限是保护价,如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企业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第三种是返利型合同。即农户分享一部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般是实行合同保护价收购基础上的利润返还。有的龙头企业还拿出一部分利润反哺农业,用于基地建设。3.合作型联结方式合
7、作型联结方式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农户以资金、土地、设备、技术等要索入股,在龙头企业中拥有股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监督。龙头企业与农户不仅有严格的经济约束.而且作为共同的出资者组合成新的企业主体.形成了“资金共筹、利益均沽、积累共有、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了双方积极性。在这种利益连接方式下.企业与农户形成新型产权关系,农户不再是单纯的原料提供者,而是产、供、销环节中平均利润的分享者。4.租赁联结方式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
8、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