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

ID:16793236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4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_第1页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_第2页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_第3页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_第4页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题目]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如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摘要]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历史演变到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经济发展高能高耗、观念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技术应用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缺陷,面对日益科技化、资本化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应该通过转变观念、加大经济制度改革、形成市场主体平等竞争机制、加强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规范、实行技术创新、品牌输出等措施来提高经济总量,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整体经济水平达到先进程度,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技术创新、平等竞争、品牌输出[内容]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及现状分析(师宏宇)1.1我国经

2、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1)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贫困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年均增长速度,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时期:2008年至今,国际金融形势严峻,贸易堡垒增加,资源越来越缺乏,人口红利减少,环境恶劣,高通胀等问题1.2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中国制造”的出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1.2.1改革开放初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1.2.2制造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变成现实1.3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对比分析略述美、德、日、英等

3、国在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及效果,举例说明应向国外学习的方面,如:1、品牌策略;2、科技的应用;3、生产方式的创新二、为什么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许泽杨)(1)国内状况2.1.1企业家眼光短视,急于收回投资成本2.1.2地方政府讲究GDP贡献,急于出政绩2.1.3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形成滞后力(2)国际形势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

4、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5毕业论文大纲设计2.2.1国际贸易堡垒森严,民族主义保护抬头2.2.2中国经济的初步发展与加入WTO后与世界的融合程度要求。提出向自主产权经济转变的需求。(包括科育文教水平的提高和劳动着素质的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三、向“中国创造”发展的途径(重点)(林慧敏)3.1加大研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产研结合中国目前研发费用占GDP的比例只有1%,相对而言日本和韩国则在2%以上,有

5、的国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战略选择,因此需要一种长期眼光。强调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并不等于企业关起门来,并不排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广大科研人员多年拼搏,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成果,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功不可没。加快自主创新,不仅要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也要建立以高校和国家重点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高校和科研院所既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也要积极面向经济主战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科研经费、科技人员、研发设备和科技成果等创新要素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现实,决定了产学研合作仍

6、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如何?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的发言语惊四座: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相距甚远。  产学研结合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一是论文崇拜的评价导向,使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许多应用类研究成果局限于纸上谈兵,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二是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不顺,导致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难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成功者不多。  在政府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把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尽快成为创新的主体—

7、—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既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也是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  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关键也在体制机制。体制机制事关全局和长远,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远比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更为紧要。加大改革力度,尽快扫清创新道路上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培育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调动起更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