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767070
大小:107.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4
《“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首部学术专著出版发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内容概要 作者: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 邹磊邹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 邹磊,男,1986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讲师、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4—2013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分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科学》、《国际观察》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并共同主编《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上海人民出版
2、社2014年版)。目前的学术研究兴趣包括“一带一路”战略、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周边外交、中国企业“走出去”等。 从公元前2世纪张骞西域凿空到公元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的漫长岁月里,穿越广袤的草原、沙漠和海洋,欧亚之间长期活跃着一条以丝绸贸易而得名、由不同货物、原料、港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
3、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口、城市、驿站、思想、文化、宗教和民族结成的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信仰之路,此即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近代西方兴起之前,这曾是全球最重要的地缘经济组合和宗教文化纽带。2013年9月,中国领导人明确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正式将“一带一路”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本书旨在从历史和比较的视野中系
4、统分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历史条件、现实考量、理想图景,以及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具体举措、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研究视角:历史与比较 作为新时期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对“一带一路”的考察至少存在着两个参照系。一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纵向比较,二是与中国—中东“现代丝绸之路”的横向比较。相应的,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如何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性和战略性?更为具体地,本书重点关注讨论了以下三个相互交织的问题: 首先,相较于古代丝绸之路,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延续和时代特征,尤其是在地
5、缘、贸易和宗教等关键方面体现出怎样的古今异同? 其次,相较于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中东之间“自发”兴起的所谓“新丝绸之路”或“现代丝绸之路”,如何理解新时期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性,尤其是其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战略谋划? 第三,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谋划,如何理解中国即将或正在实施的建设举措,对于在此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现实或潜在的风险应该如何评估与因应? 研究思路上,首先,通过对古代丝绸之路发展史中三大核心问题(地缘、贸易与宗教)的再思考,获取理解“一带一路”的历史视野。其次,通过对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中东“现代丝绸之路”
6、的深入剖析,获取理解“一带一路”的当代参照。第三,在与古代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东“现代丝绸之路”的双重比较视野中,深入考察“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谋划。二、战略意义的解读:近期的现实考量与中长期的理想图景 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体现或蕴含了中国在近期和远期两个层面的战略谋划。从近期的现实考量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进一步推动西部开发与向西开放,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缓解国内产能和资本的过剩问题,通过能源进口(来源地、运输方式、计价结算货币)的多元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通过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来贯通欧亚大
7、陆间的贸易路线。这些考量既包含对中国与中东“现代丝绸之路”内在局限性(如石油进口中东化、过度依赖沿海贸易和海上运输、美元计价结算等)的超越,也体现为中国对一些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或进展的回应。 从中长期的理想图景来看,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扭转长期以来经济重心沿海化、东西部发展和海陆开放严重失衡的现状,实现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和海陆地缘平衡,构筑东西互济、海陆统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中国国内市场和亚欧大市场的协同联动。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
8、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