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9讲 时代的拐点: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9讲 时代的拐点: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

ID:16745997

大小:1.08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24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9讲 时代的拐点: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_第1页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9讲 时代的拐点: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_第2页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9讲 时代的拐点: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_第3页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9讲 时代的拐点: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_第4页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9讲 时代的拐点: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9讲 时代的拐点: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讲时代的拐点: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古典时期(1750-1800)理性时代:哲学家认为科学方法能够解决社会和人类的种种问题;启蒙主义:逐渐动摇了当时社会和宗教建立的权威;资产阶级:君主政体逐渐衰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成为中坚力量。1772年出版的百科全书封面百科全书派:理性能够使人类战胜自然界的一切困难18世纪在欧洲《百科全书》中对乐器制造的介绍相信人的情感能够通过音乐中的节奏、音程、和声等因素进行交流法国的理性精神和意大利的感性与激情相融合,强调用理性来支配情感更加青睐简单明了的主调风格,逐渐替代抽象复杂的复调社会风气

2、与政治上的民主精神也反映在音乐中,作曲家用更直观的方式谱写听众能够理解的愉悦和感动音乐观念反对宫廷中的繁文缛节而兴起的风格,旨在追求消遣与娱乐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时期,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洛可可风格在音乐上是非常特别而短暂的。它发展于十八世纪前半期的法国,音乐特色是轻快、刻意、装饰华丽——与巴洛克时期那夸张和庞大的性质成对比洛可可风格:通往古典主义的桥梁洛可可风格室内装饰喜歌剧与正歌剧的比较:喜歌剧正歌剧内容主题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凡人琐事,幽默风趣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演员出现男低音,弃用阉人歌手注重

3、技巧,大量使用阉人歌手结构注重合唱,避免返始咏叹调和演唱者的即兴发挥一般分为3幕,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很少使用重唱及合唱一、前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喜歌剧来源:大型歌剧的幕间剧(intermezzo)正歌剧与喜歌剧之争起因:“丑角”演出《女仆作夫人》争论焦点:正歌剧喜歌剧支持者路易十五及王公贵族卢梭为代表的启蒙学者主张坚持宫廷趣味,维护“法国歌剧传统”现实性和朴实性的戏剧内容,反对刻板保守结局18世纪70年代开始走向没落赢得胜利,到19世纪成为法国音乐文化的支柱《女仆作夫人》选段二、格鲁克正歌剧改革背景(1)歌剧形成了法国、意大利两大派

4、别(2)18世纪的启蒙思想和审美原则改革原因(正歌剧弊端):咏叹调和舞台装饰过于复杂突出个别歌手的演唱技巧代表作:《阿尔切斯特》《奥菲欧与尤利迪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内容:1、音乐服从诗和剧情的需要;2、放弃返始咏叹调的表达,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花腔段落,并用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清宣叙调。3、序曲成为歌剧的一部分,参与表达歌剧的内涵;4、管弦乐在歌剧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烘托剧情的发展,而不仅仅处于伴奏的地位;5、减少独唱部分,加强乐队及合唱团的作用,舞蹈中也去掉了与歌剧内容不符的哗众取宠的片段。三、奏鸣曲和室内乐的发展奏鸣曲主要乐器为羽管键琴或钢琴结构

5、安排:“快-慢-快”三个乐章代表作曲家:C.P.E巴赫D.斯卡拉蒂室内重奏弦乐四重奏古典时期特征:使用同一乐器家族的乐器没有通奏低音旋律线四、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协奏曲结构特征:三个乐章,“快-慢-快”第一乐章的华彩段具有即兴特点第一乐章使用双呈示部协奏曲式代表作曲家:J.C.巴赫交响曲来源:意大利序曲(sinfonia)结构模式:“快-慢-快”前古典时期代表乐派:曼海姆乐派——约翰·施塔米茨(加入小步舞曲乐章)柏林乐派——C.P.E.巴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