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744416
大小:9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4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能说出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能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知道苏联的成立。2.结合史料,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结合课文,自学苏联农业集体化。学习史料,分析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及利弊,能简单对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出自己的看法。3.认识到依据国情制定政策的历史教训,学习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2.难点:斯大林体制;对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三、教学策略1
2、.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以问题为线索,逐渐提升形成自己的历史逻辑,提升历史认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巧设悬念导入新课1.设置情境:“俄国农民的故事”2.学生猜测情境中的故事是否真实3.师: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我们在接下来对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学习中揭秘1.学生读故事2.可能有说是真的有说是假的 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烘托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呈现列宁和斯大林图像,师:列宁和斯大林作为苏联早期的两位领导者,引领苏联在社
3、会主义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列宁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危难时刻显身手1.师: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结合书本思考,当时的苏维埃面临怎样的形势?2.用结构图呈现战时共产主义的社会背景。说明1918年开始苏俄开始进入极为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3.呈现资料“列宁:我们计划…… 1.学生阅读书本,预测能说出当时的社会形势 2.利用结构图进行更系统的梳理 (1)学生能得出──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2 1.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感受当时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 2.通过结构图能清晰明了的呈现因果关系,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
4、掌握 3.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一步理解这种政策可能引起的后果 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
5、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学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其他具体措施(1)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新经济政策的社会背景呈现两段史料,请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分析苏俄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5.再次通过结构图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出问题“列宁在政治、经济领域分别采取了哪些政策,在社会主义这条新兴道路上,做了哪些探索?”(三)柳暗花明又一村──新经济政策6.请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新经济政
6、策的首要任务,开始时间,内容和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新经济政策的新的实质──国家资本主义。补充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柳暗花明又一村──政治7.列宁在政治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政策?【承转】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斯大林体制1.呈现《大国崛起)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得出“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但引起了人民群众不满,造成生产力破坏,社会不稳定。”4.学生只能大概
7、说出几年的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和士兵的不满,苏维埃政府面临着经济和政治危机 5.学生通过结构图梳理新经济政策的社会背景 6.学生阅读书本,相互交流 7.结合资料卡了解苏联的建立 1.学生通过材料和教师的讲解能了解苏联作为“汪洋大海的孤岛”得出斯大林的选择── 4.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材料,更好的理解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5.对凌乱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6.既养成了重视阅读课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