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715199
大小:1.03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8-24
《第五章_屈原与楚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形成及其含义一、楚辞的含义宋黄伯思《翼骚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其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楚辞:泛指楚地歌辞,后主要指以战国时代楚人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它是楚国诗歌的代表,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物土产等,而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表现为“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它的句式比较自由,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
2、辞的代表作,所以后世又称楚辞的文体(诗体)为“骚体”。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汉代人的模仿之作,书名题为《楚辞》,是继《诗经》后我国古代的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汉代人还普遍称楚辞为“赋”,如《史记》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二、楚文化与楚辞的形成1.楚文化(巫楚文化)的影响“楚人”的构成包括“九夷八蛮”:越、巴、苗、氐、羌、濮等,被北方称为“荆蛮”(荆楚,即草木丛生之意)有时也自称“蛮夷”。因此楚文化是丰富、多元文化的融合(包括百越文化、夷濮、氐羌、巴蜀、苗蛮
3、),因而也是独特的、极具地方色彩的。“有江汉川泽山林之绕,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而汉中淫失(佚)枝柱,与巴蜀同俗。”——《汉书·地理志》楚地巫教盛行:“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王逸《楚辞章句》2.楚辞产生的政治背景3.楚辞产生的文学因素楚辞的产生与楚地歌谣、乐曲民歌有密切关系《九辩》、《九歌》、《涉江》、《采菱》、《阳春
4、》、《白雪》等皆是楚地乐曲的名目。《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越人歌》:“今昔何昔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②《诗经》的影响③战国纵横家之文、说辞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欲以唇吻奏功,遂竟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故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节屈原其人及其作品一、屈原生平屈原(前340-前277)名平,字原,楚国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姓。“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议国事,
5、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馋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吴起变法:“废公族疏远者”“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罢除无能无用之冗官,选贤任能”绝命辞《怀沙》:“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怀沙》首句“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二、作品《史记》本传:《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
6、《汉书·艺文志》载二十五篇,无篇名。东汉王逸为刘向辑的《楚辞》作章句,《楚辞章句》载屈原作品二十四篇:《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至于《渔夫》、《大招》,疑不能明。把《招魂》列于宋玉名下,基本上以刘向、刘歆父子《七略》为依据。现代学者认为《招魂》应遵《史记》,为屈原所作,《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则为后人伪托。第三节《离骚》1解题屈原代表作,带有自传的性质抒情长诗,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余字,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疾王
7、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讽谏君也。”历史上影响大的说法主要有上两种,以司马迁的说法最为可信。《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刘熙载:“《离骚》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极开阖抑扬之变,而其中自有不变者存”。(《艺概·赋概》)所谓不变
8、者即指贯穿全诗的主脉、线索,亦即“忠怨”之情、爱国之情。司马迁:“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2.具体分析: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岂余心之可惩”):叙述自己的政治理想、高洁品格以及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