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9

【历史】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9

ID:16712782

大小:8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4

【历史】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9_第1页
【历史】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9_第2页
【历史】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9_第3页
【历史】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9_第4页
【历史】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9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育才双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①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③男耕女织④土地国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农业经济的一大特点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之一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④已出现了曲辕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自耕农经济产生。下列对自耕农

2、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农民生活十分富裕D.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4.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5.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始于北魏  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C.这一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使农民的生活相对稳定D.隋唐两代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6.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

3、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 B.地主致力民间赈济C.产生租佃经营方式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 7.以下图表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趋势的是(纵座标轴表示强度,横坐标轴表示时间)8.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9.《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

4、、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7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商业经济繁荣    D.市场受官府控制10.(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11.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自耕农·地主佃农雇佣工人商人占总人

5、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关中地区D.明代江南地区12.“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13.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  D.制瓷业的兴盛14.“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这一局面最早出现于:A.中唐

6、以后B.南宋末年C.元朝D.明朝15.“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6.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颛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7.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

7、,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18.“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C.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19.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A.海上贸易通道已取代路上丝绸之路B.7民间的自发贸易成为海上贸易主体C.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D.开始与西欧国家形成直接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