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691880
大小:1.22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4
《【历史】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与学检测试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与学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3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3.第Ⅱ卷共2页。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范围内,字迹工整、标注序号和求答语、体现段落。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阶级,后来随
2、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良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2.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②“恭则
3、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一观点反映出思想家的什么主张()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对人民宽刑薄赋C.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5.上海世博会山东馆
4、设计推出高2.561m的铸铜贴金孔子雕像,辅以由39句《论语》经典名句设计的文字浮雕墙,以“孔子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了展示内涵。下面四句话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开篇序语的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C.“君子和而不同”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6.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在电影《墨攻》中,梁城四千多名老弱妇
5、孺在一个莽鞋布衣、其貌不扬的墨者——革离带领下抵抗两万五千名骁勇善战的赵军,取得最后胜利。这部影片反映出墨家思想中的()A.反对一切战争,提倡和平B.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俭C.反对不义战争,保卫家园D.选贤任能,以法治国8.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9.6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
6、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来源10.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
7、民性本善,君权神授11.从《宋史》中出现了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A.佛学 B.理学C.道学 D.法学 12.一书生携带《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元朝13.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合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8、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