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680402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3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集训即时演练岳麓版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1年法令规定)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订立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仍有“暂时义务”,交租和服役依旧。宅旁园地可随时赎取,赎取份地须得地主同意后订契约。农民在赎地时一次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银行垫付,农民在49年内连利偿还……政府只规定(份地)最高和最低定额,具体面积由地主决定。如农民现有份地超过当地定额标准,地主割去超过部分,低于最低额则不补。在实行中地主总是利用各种手段割去农民份地中
2、的最肥沃部分。“割地”面积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1854—1887年部分省区土地价格的变动情况。(单位:卢布)省名1854—1859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1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价格自由市场上每俄亩土地价格1863—1873年1882年1887年沃罗涅日25.9333.1169.2641.0753.8782.41库尔斯克30.1440.9175.5540.4281.78112.22——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1)1861年,在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
3、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具体体现。(2)“如果用一种客观、全面的眼光看待这场改革,农民并不全然是输家。”据材料一、二论证这一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改革对俄国政治、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解析:第(1)问围绕设问,据材料信息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从改革有利于农民角度来思考;第二小问紧扣材料,迁移所学从政治、经济及近代化角度分析归纳。答案:(1)体现:农民在订立契约前须继续向地主服役;地主有权决定份地的具体面积;地主利用“割地”规定割走农民份地中最肥沃部分;规定的赎金高于当时的地价。(2)论证: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解放);借助国家提供的贷款,农民获得具有永
4、久使用权的份地;地价上涨使农民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影响:有利于缓解社会危机,稳定社会秩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市场和原料,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加快了近代化进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材料二 日本历史
5、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日本帝国的兴亡》材料三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3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学习西方的主要政策。(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
6、尚未到达新日本”?(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分析即可。第(3)问,从材料“予以剔除”“精髓所在”“德意志帝国……‘现代’社会”等关键信息分析回答。答案:(1)政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2)告别旧日本: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废除等级身份;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7、等。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3)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方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