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 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太高的失业率会危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寻求一条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国失业;问题;原因;就业;对策;劳动力下岗再就业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失业问题,但是,过高的失业率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并带来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所以,如何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经济的繁荣,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和加以
2、解决的问题。 一、失业现状及严峻性我国就业和失业的现状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1]。 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总体特征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2]。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 (一)劳动力的供给强劲增长 1.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主要来自 ①大量的高校毕
3、业生; 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2002年的65%降为50%,这就意味着212万毕业生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3]。 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 “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据统计2003年全国城镇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400万人,而当年只新增就业10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差额达1400万人[4]。 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 劳动力供给队伍,农村劳动
4、力向城镇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5]。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目前,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人员已达5000多万人,其潜在的流动量将达到1亿到1.5亿之多。 ④机构改革分流人员; 从2004年起,我国市、县、乡一级开始精简机构,分流人员。而目前市、县、乡人员编制约500万人,根据精简20%的目标计算,需分流人员共计100万人。这还不包括目前已经超编的30万人。因此,需要分流人员数量十分庞大[6]。 劳动力需求严重不足同我国
5、劳动力供给强势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劳动力需求严重不足,劳动力的供给严重失衡。由于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并、转了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造成了下岗职工的大量增加。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增长,低就业”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thewar,Zhuwastran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rofthenewOfficeinJingdezhen,J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ngin
6、1939servedasrecorderoftheWestNorthOrganization,SecretaryoftheSpecialCommitteeAfterthevictoryofthelongMarch,hehasbeentheNorthwestOfficeoftheFederationofStateenterprisesMinister,ShenmufuguSARmissions,DirectorofNingxia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andrecord
7、erofthe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Ministersand。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也就是说,失业人数的增多是中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造成的一种客观现象;中国自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由于在人口政策方面的决策失误,使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劳动年龄人口的大量膨胀,给今天和明天带来巨大的失业源。由于劳动力资源供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加上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越来越多的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资本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
8、,必然导致失业增加,因此,中国的失业,具有一种典型的、劳动力绝对过剩的特征。 ⑤就业弹性不断下降就业弹性就业弹性越大,经济增长就能吸收越多的劳动力。 二、我国职工下岗、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总量过大,劳动力增长快,但素质普遍较差; (二)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薄弱,缺乏指导; (三)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 (四)长期以来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机制深层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 (五)随着改革的深入,科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