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ID:16642222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3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_第1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_第2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_第3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_第4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就我国中小学实践来看,许多学校和教师对什么是“校本课程”,什么叫“校本课程开发”,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等理论问题并不甚明了,甚至有诸多误解。这既不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建构,也不利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运行与完善,因而有必要加以澄清。本文着重讨论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问题。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一、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

2、,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但是通过教育发展健康的个性这一理想远未实现,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统一性和共同要求,学生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从而也就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校本课程则强调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一)以人为本。校本课程开发,在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

3、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承认学生的差异,而且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因而课程开发不是以学科为中心,也不是以成人(学科专家、教师)为中心,而是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应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不但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可持续性,从而真正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的理念(二)给学生留下空

4、间。个性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发展。在校本课程开发环境下,学生可以参照校方提供的校本课程清单,从中圈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仅如此,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利,既可以明确告诉教师自己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让教师去取舍,也可以不选某些课而让它自动消失。此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有增减内容的权利,而且内容的结构和呈现方式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应“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2]它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要求课程具有选

5、择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这样就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三)课程为学生而存在。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开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成人的世界毕竟不是儿童的世界,学生实际上需要什么,在很多时候教师们并不是很清楚,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根据世俗的需要去推断学生的需求,而这种推断很可能是错误的。教师一般认为,对高中学生来说,学习方法、应试技巧等应该是最为重要的,计算机、外语等也是时下热门的,应该是学生最迫切需要的。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江苏省某高级中学的调查,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第二需要是具有

6、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第三需要才是学会学习。[3]没有个人需要的满足,会有个性发展吗?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以学生合理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一个动态过程。(四)差异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给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想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将来发展的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别化课程。当然这课程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养成个性。正如所有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为了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学校教育哲学一样。总之,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课程与教学向学

7、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新的课程形态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教育。二、教师专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的变革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4]比较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仅是课程文本的开发。换言之,课程开发是手段,教师发展才是目的。教师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一)知识结构的完善。

8、知识可以分为三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5]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数学、语文、外语等。一般在师范院校中可以获得,但本体性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知识量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就不再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显著因素。[6]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包括教育与教学的一般原理、课程与教学的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