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616412
大小:506.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材料“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
2、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
3、)、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这说明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规格的待遇,等级越高规格越高,等级越低规格越低,这体现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所以应选C。3.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18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
4、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根据所学知识,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来,孔子的形象就逐渐趋于正统化;孔子的形象到了宋代就渐渐被理学家所“僵化”;戊戌变法时期,借助传统以减少变法阻力即“维新化”。所以答案是C。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5、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说明由于秦代不实行分封制,所得到的效果是“使后无攻伐之患”,即避免了诸侯之间的彼此征伐。这很明显是对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肯定。所以应选B。5.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解答此题可用排除
6、法。依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遭遇过佛教思想的挑战,故第③项错误,含有此项均可排除,即排除A、C、D三项。所以应选B。6.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分布地区贡绢州数该路州数贡绢州所占比例华北地区496872.1%(占全国总州数21%)四川地区216233.9%江南地区249315.8%(占全国总州数10%)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18【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丝织业。从表格中“华北地区”的贡绢州所占比例是“72.1%
7、(占全国总州数21%)”,“四川地区”贡绢州所占比例是“33.9%”,“江南地区”贡绢州所占比例是“15.8%(占全国总州数10%)”,由“贡绢州所占比例”可以得出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为普遍,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选A。7.近代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①顾颉刚先生主要是基于文献
8、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②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