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611360
大小:9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23
《【语文】山西省吕梁高级实验中学2015~2016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西省吕梁高级实验中学2015~2016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
2、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话里看出。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虽不屑阳货的为人
3、,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200年,中国的局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
4、,春秋时期还相当地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出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明白,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16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被奉为经典,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
5、的影响。(节选自黄仁宇《孔孟》)1.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章,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人生态度方面,孔子“轻松愉快”、“坦荡”、“悠闲”,孟子则忧患、紧张。B.在人性善恶方面,孔子内心存在性恶论,孟子则明确主张性善论。C.在“礼”方面,孔子非常重视“礼”,孟子对“礼”则不大重视。D.宋朝以后,《孟子》地位高于《论语》,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二者地位不同了。2.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C.从孔子
6、到孟子,中国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说明,孔子对自己所坚持的“仁”,并不很自信。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话里看出。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本性产生的。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式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不很严重;而战国时
7、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D.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还相当宁静的社会,他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有恢复的希望,这表现了他一腔复古的热忱。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8、。信喜,谓漂母曰:“16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于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