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

ID:16568608

大小:566.6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中实验学校高2014级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24小题,共48分)1.下列关于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既有经济原因,又有政治原因②两者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③两者之间的斗争促成了梭伦改革④梭伦改革消除了两者之间的矛盾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图反映了某一阶级派别的主要经营形式,该派别的主张是①反对贵族特权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③主张实行激进的社会改革④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3、考古学家在雅典广场发现了一套官方标准衡器,类似今天市

2、场上的公平秤,秤砣上刻有“雅典公共财产”的字样,中间分别铸有乌龟、盾牌和骨节,用来标示秤砣的重量。这套衡器最早可能出现于A.公元前8世纪B.公元前7世纪C.公元前6世纪D.公元前5世纪4、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5、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将四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下列最能说明“从封建转帝10制”发生于商鞅变法时的

3、史实是A.“燔诗书”,明法令B.推行县制C.奖励军功D.废井田,开阡陌6、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罪名杀人罪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伪造文书赦免价8个金币6个金币7个金币A.因信称义B.先定论C.因行称义D.教随国定7、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的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这些表

4、明当时A.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B.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C.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D.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8、“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B.加大社会贫富悬殊C.有利社会合理分工D.有效遏制土地兼并9、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10、孝文帝迁都洛阳的那一年开始开凿我国佛教石窟,少林寺(如下图)即是孝文帝为远道而来的印度高僧跋陀

5、修建的。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孝文帝个人只信仰佛教B.孝文帝特别喜欢汉族文化C.孝文帝利用宗教加强统治D.佛教已经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宗教1011、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A.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12、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不虚传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

6、中心的大城市。这场“商业革命”最主要的特点是A.出现了工商业市镇B.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C.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D.路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13、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但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这使北宋①中央集权加强 ②财政收入增加 ③土地兼并严重④社会矛盾尖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15、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

7、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棰(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以下各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中苏辙的观点的是A.青苗法增加了地方官员的额外行政负担B.青苗法增加了人民的负担C.青苗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青苗法为官吏贪污制造机会16、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A.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B.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C.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D.经济类型和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