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

【语文】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

ID:16568325

大小:6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_第1页
【语文】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_第2页
【语文】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_第3页
【语文】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_第4页
【语文】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2012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14分;分值150分(实验班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1、选择题按顺序涂在答题卡上;2、主观题答在答题卷上;3、作文写在作文纸上。4、答题卷与作文分开收。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敕造/赦免草窠/巢穴涎皮/荒诞更替/少不更事B、朱拓/开拓炮烙/炮火渣滓/宰杀咀嚼/咬

2、文嚼字C、瞥见/蹩脚猿猱/揉动惘然/枉然屏障/屏气凝神D、马嵬/瑰怪宵柝/拆迁砧板/玷污人参/扪参历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寒喧杜撰攮刺牲醴沸反盈天B、践道管弦崔嵬榫头珍惜韶光C、偏僻天涯萦绕蹂躏掎角之势D、潦倒形骸溯漠攥紧纨袴膏粱3、下列词语中,搭配最正确的是()⑴饮食习惯多与气候有关。以湖南为例,那里气候潮湿,当地百姓就喜欢吃辣椒,以此来________湿气,保证身体健康。⑵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怀疑自己的能力,________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⑶有的机构_________说,经过他们培

3、训的求职者,平均月薪五千元,高的达到七八千元。A、驱除毕竟吹捧B、驱除究竟吹嘘C、祛除究竟吹捧D、祛除毕竟吹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微信这种简单时尚的拜年方式颇受80后、90后等年轻人青睐,因为其声情并茂,比以往的拜年方式更加自由、搞怪和有趣,所以成了2013年的拜年新宠。B、蜂蜜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绝佳食品。每天清晨起床后倒1到2调羹,用温水冲开,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润肺,而且可以解毒养颜。C、王永杰认为,警方加强危险品的检查是必要的,但是,过犹不及,一旦超越了必要的限度,也

4、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D、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和钢琴家李云迪合作表演了魔术《魔琴》。他们的表演栩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5、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0A、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B、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C、“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

5、么脸可讲,”林语堂先生幽默地说,“还是请贵人自动丢脸吧,以促法制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D、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等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

6、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

7、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8、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