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65288
大小:17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福建省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A卷(50分)一、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10分)1.颜渊喟然叹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论语》)3.民为贵,,君为轻。(《孟子》)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5.得志与民由之,。(《孟子》)6.自见者不明,,,自矜者不长。(《有无相生》)7.合抱之木,。九层之台,。(《有无相生》)二、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4分)8.下列加点词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A、棺椁(chún)揠苗(yà)葛絺(chī)强恕(qiáng)B、皋陶(yáo)畏葸(xǐ)数罟(cù)舞雩(yú)C、蓍草(qí)恣睢(suī)禅让(chán)畎亩(quǎn)D、巡狩(shòu)省敛(shěng)卜筮(zhì)蹙頞(è)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斯人也而有斯疾也B、天下之无道也久矣非其鬼而祭之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D、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大蔽数千牛10.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故旧
3、不遗,则民不偷偷: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B、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阶:搭梯子自矜者不长长:成长C、义之与比比:比较、对比长短相形,高下相盈盈:充满D、无他,利与善之间也间:距离、差别弟子厌观之厌:满足11.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②博我以文③常于几成而败之④刑于寡妻⑤礼人不答⑥贤者亦乐此乎⑦欲洁其身⑧浴乎沂,风乎舞雩⑨味无味A、①②⑤⑥⑦③④⑧⑨ B、①②④⑤⑥⑦③⑧⑨C、①②③⑦④⑤⑧⑥⑨ D、①⑧②③⑦④⑤⑥⑨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4、6A、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B、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D、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
5、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C、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14-15题(8分)司马牛①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6、?”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注释】①司马牛: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魁的弟弟。桓魁因“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魁不是他哥哥。14.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司马牛既不认兄长,又愁自己不能成为君子,因此陷入愁苦忧虑之中。B、孔子启发司马牛,君子不忧不惧,因为君子
7、能经常反省自己并做到问心无愧。C、子夏用“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开导司马牛,要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变故。D、子夏以为,只要胸襟开阔,“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不必为孤独而担忧。15.司马牛为何内心忧惧?孔子和子夏是如何为他解忧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四、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16-17题(8分)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
8、率②。君子引而不发③,跃如④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注释】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射箭。④跃如:跃跃欲试貌。16.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4分)A、孔子认为,要根据受教育者才智的高低来传授不同程度的内容,比较高深的学问只能传授给中等以上才智的人。B、公孙丑认为“道”6虽然至高至美,但会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