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

ID:16564381

大小:47.0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昌黎第一中学高一假期第一次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日期:2015.7.31命题人:张庆和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1.《左传•桓公二年》载:“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材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动机是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确定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确定王室内部的等级关系     D.明确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

2、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A.分封制B.察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3、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4.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A.民生建设 B.市政管理     C.危机管控 D.社区自治5.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

4、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6.《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工师15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能先期成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盈期不成者,籍书而上内史。”材料说明当时A.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         B.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C.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7.《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

5、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        B.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        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8.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9.我国古代

6、“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观点认为A.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     B.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10.“仁眇(miào)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

7、战国时期的A.孟子 B.荀子C.庄子 D.韩非子11.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512.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A.人性本善           

8、  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格物致知             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13.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