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

ID:16552156

大小:40.1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_第1页
【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_第2页
【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_第3页
【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_第4页
【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5级高三(下)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卷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选项

2、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刀把子(bǎ)女红(gōng)大快朵颐惩前毙后B.芝麻糊(hù)一服药(fù)蜂拥而至食不果腹C.哈巴狗(hǎ)靓妆(jìng)箭步如飞不近人情D.一撮毛(cuǒ)骈文(pián)棉里藏针貌合神离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去年中药材价格飞速上涨,今年除名贵中药材价格保持坚挺之外,一般中药材的价格出现普降态势,价格变化日益平稳。B.依靠自身技术优势长期在汽车制造业中执牛耳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八十年代末开始走下坡路,风光不再。C.茶山

3、竹海旅游景区内翠竹森森,遮天蔽日,浩如烟海,四季皆可观:春看竹雾,夏赏竹绿,秋览竹浪,冬观竹翠。D.我们都知道,雾霾天与工业污染、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休戚相关,但现实中,淘汰落后产能、改变能源结构、绿色出行等措施的落实步履维艰。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审美注意就是审美态度碰到具体对象时,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对象上面。。,。,。。因之,其特点就是各种心理因素倾注在、集中在对象形式本身,从而充分感受形式。15①科学家对对象也十分注意,植物学家看显微镜要注意细胞的组织情况、形状、结

4、构等②这种注意力与一般的注意力不完全一样③但这也不是审美注意,他们由对形式的注意马上联系到诸如根据足迹,判断罪犯有多高等逻辑思考上来④审美注意与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并不直接联接也不很快过渡到概念意义、逻辑思考,而是更为长久地停留在对象形式结构本身⑤破案的公安人员注意罪犯留下的手印、足迹的形状、结构等⑥但这不是审美注意,因为这注意是与特定的诸如组织、形状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并过渡到科学的逻辑思考A.②①⑥⑤③④B.②⑤③①⑥④C.①⑥⑤③④②D.①③⑤⑥②④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诗人叶赛宁

5、曾说过:“找到家园。就是胜利。”这无疑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真理。尽管寻找家园是一条遥遥无期的苦路,然而却是人命中注定将始终面对的精神指盼。“家园”一词在汉语中原本是对出生和栖息地的经验性表达,它寄寓着熟识、亲近、眷恋、舒适等情感性因素,诱发着人的乡情、亲情和思乡感、归乡感。海德格尔诗学传入中国,“家园”又被赋予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如“接近极乐的那一点”“接近源泉之地”,且与“存在的敞开”“诗意地栖居”等相联系。在他的语境里,“诗意地栖居”,既指的是一种“物质”上的诗意人生、诗化人生,也是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指的

6、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他借诗的多维语言去诠释隐藏在万物深处的神性,去揭开这一“存在之真”的神秘面纱,以达到他自己所信仰着的“此在”的彼岸。在海氏的论著中,他反复强调的是“筑居”与“栖居”的不同。“筑居”只不过是人为了生存于世而碌碌奔忙操劳,“栖居”是以神性的尺度规范自身,以神性的光芒映射精神的永恒。一部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历史,就是人在大地上流浪的历史。人意识到自身的罪恶并向上帝皈依,便是人获得了家园的居住。一切的宗教都为人的灵魂设计了这样的归宿,基督教有天堂,佛教有西方极乐世界,伊斯兰教有天国,这类归宿都可以说是专为

7、灵魂而设的家园。回溯历史,无论是在柏拉图还是卢梭时代,无论是在但丁还是荷尔德林那里。所谓家园,乃是人类内在精神的投射,是“彼岸”之物,是不可从理性和逻辑加以言说之物。这15种古典哲学的认识一直到了18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那里才有所改观。诺瓦利斯曾对哲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哲学原本是怀着一种乡愁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德国哲学家谢林也曾给自己的精神哲学命名为《精神漂泊记》。就连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中也曾说道“我们试图创造出合理的世界图像。在那里就像在家里一样,并且获得日常生活中不能获得的安定”。20世纪人类对“香格里拉”的

8、命名就体现了对于“寻找家园、追求安定”的这种人类本能性的精神需求。香格里拉的概念由30年代的英国作家谢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最早提出,他向世人描述了一个东方人的世外桃源——西方人的伊甸园。此后在无论是在电影的勾勒,还是在音乐呈现中,人们都试图寻找心中香格里拉,即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如果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诠释所谓家园感,那么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