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云南省曲靖市沾益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题

【语文】云南省曲靖市沾益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题

ID:16540869

大小:41.4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云南省曲靖市沾益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语文】云南省曲靖市沾益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语文】云南省曲靖市沾益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语文】云南省曲靖市沾益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语文】云南省曲靖市沾益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云南省曲靖市沾益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云南省曲靖市沾益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一、课内古诗文阅读(5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2、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下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军函陵军:军队B.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C.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D.唯君图之图:考虑2.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选自编年史《左转

3、》,编年史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B.国别体是指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的史书,如《战国策》C.通史是指不间断地记叙自上而下、自古及今历史的史书,如《汉书》D.断代史是指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如《宋史》。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错误的的一项是(3分)A.秦晋未驻军一处,为烛之武说退秦军提供了便利。B.烛之武的推辞属于人之常情的抱怨。C.“夜缒而出”,足见情势危急,城已被围困。D.秦郑结盟后,派杞子、子犯、杨孙帮郑国守城。4.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0分)8(1)越国以鄙远

4、,君知其难也。(5分)(2)夫晋,何厌之有。(5分)(二)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易水送别》 骆宾王①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①: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后,对其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曾为兵反武则天的徐敬业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

5、心境。5.诗歌首句交代了什么?第二句中的“壮士”指谁?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6.后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20分)7.补写出下列空缺句子(每空2分,错漏字、颠倒均不得分)⑴,不仁;,不知。⑵,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⑶士皆瞋目,。⑷项庄拔剑舞,。⑸《鸿门宴》中樊哙斥责项羽滥杀无辜的名句是:杀人,刑人。⑹,我为鱼肉,何辞为?⑺鲁迅评《史记》:“史家之绝唱,。”8⑻荆轲刺秦王正是“,女为悦己者容”的写照。二、现代文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散文,完成8~11题。

6、大义生死妥功林⑴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⑵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⑶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

7、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着我。⑷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尽忠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的不同,正是由于前者是别无选择地献身,后者却是投机的。身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国亡国的事实。⑸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作“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选择。他把政治

8、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⑹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这就是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在寡不敌众的时刻,会有那么多的中国将士“以卵击石”的壮烈行为。⑺屈原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的独立的死。“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他悲吟着,高歌着,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如归地赴死。⑻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