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

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

ID:16536512

大小:30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2

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_第1页
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_第2页
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_第3页
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_第4页
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3)一、学科简介1、一级学科简介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现象以及与体育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体育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学科日臻完善,形成了由体育理论、体育史、体育方法学与体育教学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4个学科方向构成的一级学科体系。学习体育学应当具有坚实宽广的体育理论基础,并且熟悉各体育学学科的研究前沿问题;系统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的学术史、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熟知国内外关于

2、本专业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学术前沿发展动态。同时,要对交叉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理论知识有所涉猎,还能够综合运用体育学方法论的知识、社会实践调研的知识等多种工具性知识。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开设的“体操科”,1916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是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祥地之一。本学科从1984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近30年的研究生教育经历,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如今拥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体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4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即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授予的“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授予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江苏省教育厅授授予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2.学科方向简介: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一级学科设2个学科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本学科研究体育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运用社会、体育、教育哲学和社会基础科学等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本学科构建了“综合性、创新性”的体育社会科学教学研究体

4、系,有一支实力雄厚梯队合理的导师队伍,注重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整体性。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研究、体育法研究和全民健身与健康管理研究。(2)体育教育训练学本学科研究体育教育、训练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运用社会、体育、教育哲学和社会基础科学等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研究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涉及教育学、人体科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和体育运动的科学监控与评估。二、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

5、展,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在高教、科研和

6、管理等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研究型、创造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进行体育科学研究、能够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三、质量标准总体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具体要求:1.系统掌握体育学基础和专业理论,能够胜任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胜任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具备体育文化传播、指导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组织管理能力。2.具备宽广的学术基础和系统深入专

7、业理论知识,掌握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并在学科前沿和学科应用领域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业建树。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基本的文字和语言交流能力。4.学位论文达到体育学科规范性要求和质量要求。四、学制与学分(1)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七年。(2)总学分为20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2个学分。五、培养方式博士培养阶段应建立弹性学制,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式。(1)博

8、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2)博士生的培养应强化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博士生以深层学术研究和重大应用课题的研究为主。更多地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博士生的创新能力。(3)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主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导师团队指导的优势。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或联合指导教师。六、培养环节应科学、合理、规范安排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严格监控研究生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