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31269
大小:24.1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2
《最新整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四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最新整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四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读《梁家河》有感星期三上午,从老干部活动中心领到纪实文学《梁家河》。这天正下着中雨,于是我就坐在窗户边仔细阅读。作者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大量方言展现了习总书记当年在陕北的生活场景。通读全书,我深受感动和教育。从《梁家河》中汲取博读天下的尚学精神。在“上三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他自制煤油灯,在窑洞里读书求知,“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
2、为他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从北京到陕北的行李也是只背了两箱书,还留下“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的尚学精神,贯穿习总书记的人生。从《梁家河》中汲取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精神。苦是习近平知青岁月的底色,面对艰苦困难,他没有怨言,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挑粪,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学会了做饭、缝补、耕作,偏远农村的贫穷与落后,使他深知生活的不易和青年一代肩上的责任。从《梁家河》中汲取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的情怀。青年习近平与群众一起苦、一起过、一起干的过程中,实
3、现了从迷茫、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当年他从梁家河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带领乡亲们打井抗旱,打坝淤地,建沼气池,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建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上山劳动时他把自己的白面馍分给老乡吃,自己却饿着肚子,这正是他对群众竭尽全力的体现。走出梁家河几十年的习近平自己掏钱为当年农村的小伙伴治病,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也不忘到梁家河看望昔日的父老乡亲。一桩桩事例,体现了习近平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头,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
4、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更诠释了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念和胸怀。从《梁家河》中汲取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就是一个陕北汉子的真实写照,认准的事就要办成。为了报考清华,他在报考志愿栏只填写清华大学,这种不屈的意志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和历史的伟人。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用这种不屈的意志带领着全国人民向“中国梦”前进。我们要从习总书记成长历程中汲取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学习和宣传他勤奋好学,酷爱读书的励志故事,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学习宣传他不怕吃苦、克难攻坚的大无畏革命精
5、神;学习宣传他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明辨是非曲直,传播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加强党性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耄耋之年忆双亲眨眼间我已是耄耋之年的高龄老人了,出生于1936年5月8日。在我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往事都被逝去的光阴淡忘了,但父母亲一生诚信耿直、勤劳、善良、呵护子女的优良品德时时影响着我的心灵,绵绵的记忆幻化成酸甜苦辣谨记心头。父母恩大如天人的童年是金色的、美好的,
6、而我的童年是凄凉的、悲惨的。当我稍懂一点事的时候,就听老人语重心长的说,母亲曾生了5个孩子,均因旧社会医学落后有4个宝贵的小生命不幸夭折。当母亲生下最后一个孩子我的时候,更是看成“掌上明珠”,噙在嘴里怕咬疼了,顶在头上怕摔伤了。可是我在小时候依然是疾病缠身三天没有两天好的。两位老人吸取失去4个孩子的惨痛教训,所以他们总是抱着瘦骨嶙峋的我,不论是天晴下雨还是三更天四更夜到处奔波求医给我治病。有一年正当麦子成熟龙口夺食的时候,死神却三番五次的逼上门来,我的生命危若朝露,父母亲满脸过早的皱纹更是愁眉不展,一个
7、又一个夜晚不能入眠,时时呼唤我将要散失的灵魂回身附体。爸妈每呼唤一声,好像我的汗毛孔将张开一次血脉就会震颤一次。父母面对这个九死一生的“独苗苗”,宁可放弃已经成熟的麦子不收,也要坚持抱着我到处求医治病,但是我的病情依然危及存亡,而且眼睁睁地看着七八亩金黄发亮的好麦子,全家人一年到头的口粮,还有种地主地的租子,被残酷无情的冰雹瞬间打的一贫如洗。老人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哭得老泪纵横肝肠寸断。他们虽然深知我的生命危在旦夕到了不可救药地步,却不动声色勇于面对始终不灰心丧气。最终还是名医救活了我这个穷人家苦命的孩
8、子,从此二老将我的乳名郑重其事地改成“保成”。每当母亲诉说着天方夜谭一般的往事时,脸上挂满泪珠,不时泣不成声,我听着时而咬紧牙根,时而仰面怒视。从母亲脸上留下充满亲情的泪水,留到我的心房里,她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喂养我,而且甘愿熬尽自已的心血滋养我健康成长。我怎能忘记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呢?勤劳节俭修身养德岁月悠悠,时光荏苒。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抚养到六七岁时虽然病魔少了,但是在当时黑暗的旧社会里,如果遇到欠收年家里打下的粮食除了留够种地和地主的“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