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2650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2
《创造教育复习重点第八章 美术学科课程中的创造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八章美术学科课程中的创造教育第一节美术教育在创造教育中的本质涵义与地位美术教育的种类:1.以技能传授为主、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专业美术教育。2.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质为目的的普通美术教育。尽管美术教育分两类,但在创造教育上其本质涵义应该趋于一致:都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自我能力表现为主,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和谐人格。最近,我国教育部制定了新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大纲,其目的以通过美术教育,由原来注重技能、审美、品德等培养上升到注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讲创造分为前级
2、创造和次级创造。创造思维又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征的,美国心理学与创造学家吉尔福特首先提出此项主张。他帮创造思维能力分为六个主要成分(1)对问题的敏感度;(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确定性;(6)洞察力。发散思维通过它的实践性发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创造思维方法。并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普遍重视。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创造才能作为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把培养儿童的创造才能看成最高目的。60年代以后,创造学与创造教育理论首先在美国的美术教育界兴起。第二节美术教育的资源因素小学生趋美的内在动因营
3、造艺术氛围教室的引导作用一、小学生趋美的内在动因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罗恩菲德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天才儿童的因素特征归纳为:(1)想象和表现的流畅性;(2)高度发展的敏锐性;(3)想象的直觉性;(4)对于题材和媒介高度的自我确认。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直觉产物。二、营造艺术氛围美国艺术家伊莱恩·皮尔·科汉和鲁斯·斯特劳斯·盖纳在他们合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中认为,学校环境中尤其以教室环境为主,强调教室设计。三、教室的引导作用创造型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
4、)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以兴趣培养和启发思维为主;(2)放弃权威态度,注重倡导学生相互合作,提高群体创造力;(3)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4)通过让学生回忆、联想等方法,并运用感观刺激,从多角度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5)推迟对学生不太成熟成果的判断,鼓励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完成,并让学生能自己独立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与成果;(6)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让学生对自身的周围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与表现力;(7)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尽可能作大量大胆的新鲜思考与尝试,比如不同概念与观点的借鉴、材料工具的运用等;(8)注重对学
5、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第三节美术创造教育的过程与特点特点:创造空间的拓展性创造思维的发散性创造内容的关联性创造体验的情感性一、创造空间的拓展性“空间性”可以说是美术教育创造的首要特点一般通过轻微的明暗方法、远近法等形式来表达真正具有一定的三维空间思维,应该是在12岁之后。以眼睛作为媒介的“视觉空间”是最广泛的空间,而以触觉感官和身体感应为媒介的“触觉空间”是很有限的。判断:美术教育上,对学生空间的意识的训练中,鲜明形象的艺术语言很重要。这种鲜明的“艺术语言”,也同样会激活他们的感情经验、形象思维与创造能力。二、创造思维的发散性在美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形
6、象思维与发散思维。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要求我们的教育方法应是“发散且有引导性”的。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学习各种思维方式,特别是发散性思维。吉氏的创造能力可归纳为:(1)流畅性(2)独特性(3)精进性(变通性)美术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改变正常大小比例关系2.改变正常的逻辑关系3.改变视点角度4.重新组合5.类别变动法三、创造内容的关联性四、创造体验的情感性赫伯·里德曾说过,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应使儿童的气质性情与他的表现模式高程度地关联起来。心理过程的情感现象人类的情感可分为三种现象心理状态的情感想象心理内容的情
7、感形象复杂丰富的情绪色彩,是由形象思维到达艺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第四节美术创造教育的原则与策略原则(P282~283)教学策略:体验法欣赏法图像法师范法(一)体验法美术体验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内在性,体验的价值来自“自身的、内在的、自给自足的本质”。体验的前提就是让学生主动、大胆参与到生活、游戏、学习等一系列活动中去,有了参与才好有体验,作出应有的感觉与联想,并通过手、脑与其他媒体的协调作用,达到开启创造思维的目的。美术体验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让学生获得良好体验效果:1.游戏体验法2.自我体验法3.运用媒介的自我体验法(二)欣赏法把艺术作品当
8、作一种媒介,让学生去感觉、想象、分析,从中获得最大程度的知觉、情感和智慧的感觉,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