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蚶抗高氨氮、高硫化物家系选育

泥蚶抗高氨氮、高硫化物家系选育

ID:16520807

大小:7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14

泥蚶抗高氨氮、高硫化物家系选育_第1页
泥蚶抗高氨氮、高硫化物家系选育_第2页
泥蚶抗高氨氮、高硫化物家系选育_第3页
泥蚶抗高氨氮、高硫化物家系选育_第4页
泥蚶抗高氨氮、高硫化物家系选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泥蚶抗高氨氮、高硫化物家系选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泥蚶抗高氨氮、高硫化物家系选育1.立项的背景和意义泥蚶(TegillarcagranosaLinnaeus)是一种栖息于沿海滩涂的广温性双壳贝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的中国、韩国、泰国、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泥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且具有投资小、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易管理、产量高、效益好等养殖特点,是我国沿海虾塘和滩涂的主要养殖品种,尤其在浙江、福建两省养殖历史较为悠久,是我国传统四大养殖贝类之一。泥蚶不仅是浙江省沿海各市县的重要营养补品,更是当地养殖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据统计仅浙江省,2007年泥蚶养殖面积约17.9万亩,08年养殖面

2、积约15.5万亩,09年养殖面积约14.5万亩,年产量基本维持在12.3万吨左右,年产值约25亿元。通过开展贝类养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贝类养殖作为碳汇渔业的主要方式,给沿海地区也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然而,养殖户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忽视养殖滩涂的承载量和环境的容纳量,盲目地增加养殖密度,扩大养殖面积,最终导致滩涂贝类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加剧,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病原大量滋生,泥蚶死亡日趋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我国贝类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限制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苗种,养殖贝类的苗种基本上没有经过人工选育,其遗传基础还是野生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乃至品质

3、质量都需要经过系统地人工选育加以改进和提高。二是病害,关于泥蚶的致病菌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报道,而在老化的泥蚶养殖池中会存在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为主的条件致病菌(金珊,2002),在健康的泥蚶体内分离不到上述致病菌。三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是目前导致泥蚶等滩涂贝类发病的最重要的原因,由于水产养殖环境自我污染的加剧和自然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造成泥蚶生活环境(包括生物、物理及化学等因素)的不断恶化,经济损失惨重。有调查表明养殖历史越久、养殖密度越大的池塘泥蚶死亡越严重(金珊,2002)。水产养殖业是以水为田的农业,是当今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水质环境,是水产养殖的重要条件,不仅关系

4、到养殖产量的高低,而且还决定着养殖的成败。随着养殖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水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当前渔业水域环境的恶化、药物滥用、贝类养殖自身有机污染的积累严重影响了贝类的生活环境,阻碍了滩涂贝类养殖业的发展。目前以查明的能严重影响贝类养殖水质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机质、硫化物、氨氮、pH值、盐度及重金属等,其中硫化物和氨氮是导致池底老化、发黑发臭从而引发泥蚶等滩涂贝类大规模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韩家波,1994;金珊,2002;祁铭华,2004;孙国铭,2004;薛超波,2005;叶建生,2007)。而目前泥蚶等滩涂贝类遗传育种的目标主要集中在生长性状和抗病力两个方面,将遗传育

5、种工作与水质环境相结合进行选育的研究工作至今未开展。本项目以泥蚶为研究材料,首次以水质因子硫化物、氨氮为选育指标,进行泥蚶抗逆方面的选择育种工作,借助分子生物技术进行遗传标记辅助育种(MarkerAssistedSelection,MAS),为泥蚶抗逆新品种(系)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并为我省滩涂贝类新品种(系)选育和可持续发展寻找新途径。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水产养殖品种中关于抗水质环境因子的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抗寒鲤鱼的选育上,而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世纪前苏联就针对抗寒性状成功选育了生长快、抗寒能力强的全鳞型鲤鱼罗普莎鲤,鲤鱼养殖产业因此向北推移了10个纬度。中国水

6、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成功培育出了抗寒锦鲤新品系(徐伟,2002),解决了制约锦鲤在北方寒地池塘养殖越冬的问题,取得了极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何玉英等(2010)通过对“黄海1号”中国对虾的抗pH和高氨氮的选育,成功选育出了抗高氨氮的家系8个,对pH耐受性家系10个,抗高氨氮和pH耐受性均强的家系7个,为构建中国对虾抗逆基础群,开展中国对虾抗逆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外针对贝类受到水质环境因子影响的研究开展的较早,但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现状调查,通过对某养殖环境的调查结果比较分析该养殖环境中氨氮和硫化物的分布、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如彭斌(2008)研究了从5

7、月份至11月份滨海盐场虾贝混养池塘低质硫化物的变化规律及硫化物与池底残饵、排泄物中有机质的关系;李长松等(2006)研究了青蛤稚贝放养密度与低质中硫化物的相关性,发现底质中硫化物的含量与放养密度成正相关,与稚贝瞬时生长率(IGR)呈显著负相关;范可章等(2006)针对文蛤密度对养殖水体底质硫化物和溶解氧(COD)影响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文蛤密度和硫化物的含量呈正相关,与COD呈显著线性相关;姚国兴等(2005)采用碘量法对江苏海域4个文蛤增养殖区底泥中硫化物含量进行了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