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18838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13
《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摘要: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进入了学校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融合到学校教育中去,在实际教育中还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心理教师责任化”,“德育化”等倾向。因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对策,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策略中小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主体,其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进入了学校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去,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
2、充分认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探索找到应对策略,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问题一: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问题管理”,这种“亡羊补牢”的管理方式也同样出现在学校管理上,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落脚在“矫正心理问题”上,从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些学校还片面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发现和治疗学生心理疾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室,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治疗”和“指导”意识较强,选择心理障碍的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较少,从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把学生当作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用测量病
3、人的量表测量学生,仿照医生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以跟踪治疗。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某个病人、某一种疾病。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治疗,学生即使有一些心理阴影或心理障碍,这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学生当成是心理疾病患者,会给学生造成心理紧张和压抑。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别于心理治疗。首先,应明确心理健康的任务——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尤其是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能力,这就需要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与环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解决自己心理问题
4、的能力;预防和矫正学生各种异常心理行为,其中以预防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性,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能力。其次,要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教师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成为学生心理的维护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等;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用“教育—发展”的模式。一方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施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
5、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并能用情感与周围的学生沟通,使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技巧,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和平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问题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责任化”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现在在很多学校都设有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因而,当学生一出
6、现心理问题和异常行为,班主任或科任教师都会把责任推给心理教师,自己置之事外,更不要谈家长的参与了。“心理有问题就找心理教师”,成为当前学校的一种普遍现象,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心理教师的独角戏。对策: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及家长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者和实施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专业教师的事,还需要全体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和参与。不同学科以及不同类型的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也不同,语文课能优化学生情感,全面发展人的思维品质;数学课能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工课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哲学社会课能促进人的道德心理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对他人、
7、集体、民族、社会、人类的美好情感;体育课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音美课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其美感。因此,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融入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会使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在班主任日常的工作之中。一般来说,大部分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内心往往是封闭的,因而很难发现,而班主任、科任教师长期与学生接触,对学生的个性和性格有较全面了解,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但同时,由于心理隔阂、专业局限,心理健康教育又不能完全依靠班主任、科
8、任教师,应形成班主任、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