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农田高山姬鼠监测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田高山姬鼠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制订本标准的必要性及意义鼠害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当前世界性灾害,也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近年来,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农区鼠害发生面广,鼠密度高,损失严重。加之鼠害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每年防治后都不可能完全消灭,防治后残存的害鼠通过繁殖后代加入种群,田间鼠密度将会慢慢回升,又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所以,鼠情依然严峻。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贵州省每年鼠害发生面积850万亩左右,田间鼠密度一般在10%左右,严
2、重田块达20%以上,其危害损失率达5%~40%,特别是稻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区和经济作物区危害十分严重,若不及时组织防治,每年将会造成粮食损失15万吨左右。同时鼠类在林业、畜牧业、食品行业、工业建设、铁路、交通、邮电等方面的破坏也十分严重,而且还传播鼠传疾病,对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都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鼠害防治不容忽视,灭鼠防病、保粮、保安全也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控制和减少鼠害损失,必须要对农区鼠害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测预报,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及时组织防治,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3、为此,制订有关主要害鼠监测技术规范是搞好鼠害防治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农区鼠害预测预报水平和综合治理效果的需要,这对于推动贵州省农区灭鼠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高山姬鼠(Apodemuschevrieri)广泛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陕西、湖北等省(自治区),在贵州主要分布于大方、黔西、威宁、赫章、毕节、独山、贵定等一带,为黔西北地区农田主要害鼠之一,在大方县占总鼠数的56.75%~62.32%,为农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是贵州省农田鼠害主要的监测对象和防治对象。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田高山
4、姬鼠监测技术水平,实现全省鼠害监测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种群数量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提高综合治理效果。因此,制订《农田高山姬鼠监测技术规范》十分必要。从目前国内鼠害监测与治理技术规范的制订情况来看,国内部分省市对鼠类的监测及防治技术规范作了一些研究工作,4山西、贵州、甘肃、浙江、四川、湖南、黑龙江、北京、陕西、辽宁、江苏11个省市先后制订了相关省级地方标准17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7年和2009年制订了2个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和《农区鼠害控制技术规程》,这些标准的制订发布,在我国
5、农区鼠害监测与综合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针对单一鼠种制订监测技术规范较少,仅贵州省2007年在国内首次发布了农田鼠害(黑线姬鼠)监测技术规范》、《农舍鼠害(黄胸鼠、小家鼠)监测技术规范》,2009年甘肃、湖南省分别发布了《中华鼢鼠测报技术规范》、《东方田鼠监测与预报规范》技术规范,但目前国内尚无专门的高山姬鼠监测技术标准。因此,本标准的制订,在国内属首次发布,对于完善我国及贵州省主要害鼠监测技术规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二、主要依据及起草单位和人员1、主要依据本标准起草主要依据是2007~2010年组
6、织实施的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褐家鼠、高山姬鼠监测技术研究》(黔省专合字[2007]105号)项目和2005~2007年组织实施的《贵州省主要害鼠监测与综合治理规范化操作规程研究》(黔省专合字(2005)30号)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期间,对农田高山姬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繁殖规律、年龄鉴定标准、预测技术等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应用成果,先后发表论文4篇2万字。因此,起草本标准的依据充分,资料数据详实丰富,并结合多年的鼠害监测经验,完成了本标准的编制起草工作。2、主要起草单位
7、及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余庆县植保植检站、贵州省植保植检站、大方县植保植检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杨再学、刘晋、金星、龙贵兴。起草人员多年从事农区鼠害监测及防治工作,并具有多次起草贵州省地方标准、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的经验。三、标准编制的主要工作过程1、工作过程本标准的起草工作是在对农田高山姬鼠发生危害特点、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种群繁殖特征、年龄鉴定标准、预测预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起草过程历时半年,几经易稿,具体起草工作过程如下:⑴2010年1~42月,成立标准编制起草小组,开展标准编制起草的调研工
8、作,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认真学习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和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28-2004《标准制、修订程序的规定》有关标准编制的内容和要求,制订编制起草提纲。⑵2010年3~4月,完成《农田高山姬鼠监测技术规范》(讨论稿),于4月13~14日在息烽县召开的省长基金项目工作会议上,组织全体起草人员对本标准(讨论稿)进行逐条讨论和修改,形成《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