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07263
大小:15.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10
《读《梁家河》有感范文简稿两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梁家河》有感范文简稿两篇范文一 《梁家河》一书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识青年下乡时期在梁家河村插队生活工作的七年,表现总书记及年龄相仿的一代人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历练,从平凡的生活中磨炼出坚毅的品格。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的工作和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是习近平同志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因为有了这段经历,他开始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生起点,因为有了这段经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发展,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所以有了新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今天。《梁家河》告诉我们,农村才是成就年轻梦想、发挥才干的大舞台。 在农村,可以培育善良,砥砺人生品格。随着物欲横流的社会发展
2、利弊和现实,出现了一些不道德、不善良、不那么淳朴的人,但在农村绝大部分群众都是善良淳朴的,其中不乏大量充满艰苦而又顽强的人,我们审慎与他们交往,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面的体现其最真实的一面,也最为本真,少了哪些居心叵测,尔虞我诈,我们也变得更加简单,慢慢养成善良、淳朴的品格,见弱就扶、见弱就帮,坦诚以待、相互帮衬,互相关心。 在农村,可以找到最接地气的工作方法。无论什么时候,好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都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思考出来的,就算通过别人点拨指导,也是死板硬套地解决,只有走进农村,走进农村人,多倾听,多沟通,多学习,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解决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
3、单的问题就地解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用土办法,用最接地气的办法解决。 在农村,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只有在农村,我们才能知道群众最想要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处理物质和情感之外,还有那么多事业要有人去完成,除了名利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可以追求,随着年岁的增长,体会越深,越不浮躁,接上级回报的应不是一大批数字的罗列,不一定是一栋栋高楼,不一定是多么漂亮的规划,不一定是精心准备的饭菜,不一定是要居庙堂之高,不一定是要前呼后拥,而是要实实在在做一点点实事,实到群众心坎上去,换自己的一点心安。 在农村,深知生活、家庭之不易。掐指之间,已是年近40的人,父母年老,子女已渐长,正是
4、我们扛起家庭责任的时候,而我们却把最重的担子交给了亲近的父母。身边的干部大抵都是这样,每个人一边尽全力拼命地工作,一边尽全力支撑着一个支离的家和圈子。因此,既然用逝去的青春和失去的陪伴在拼命工作,何不干得更漂亮一些呢?读《梁家河》有感《梁家河》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工作生活,再现了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1969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在这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里,习近平得到了受益终生的东西。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
5、记老区人民。每当有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或者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的时候,我脑海里翻腾的都是陕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习近平在梁家河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远行。这是情之所系,更是志之所立。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艰苦磨砺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青年习近平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逆境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起“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那么,我们这一代青年基层党员干部该如何淬炼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基层组工干部呢?我们要向总书记博读天下的尚学精神对标看齐,锻造过硬本领。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
6、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基层组工干部,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孜孜以求的尚学精神,向书本学习,在实践学习,加强工作能力的学习,补足精神之钙。我们要向总书记实干攻坚的使命担当对标看齐,坚定扛起责任。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带领村民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作为基层一线的组工干部,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
7、实干兴邦”的教诲,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着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加强各领域党的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突破,体现责任担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