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陕西省安康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ID:16507046

大小:135.9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10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1页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2页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3页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4页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

2、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

3、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

4、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10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了“伏清白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里,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抽思》里,他说“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在《怀沙》里,他又说“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这些诗句都表明,屈原的独立是要立得正、立得直。(选自袁

5、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独立不迁”是屈原崇高人格的核心,这种人格还体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C.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具体可考的事实证实了屈原人格的“独立不迁”。D.“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胸怀坦

6、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C.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D.尽管王逸和司马迁在《渔父》是否是屈原作品上有争议,但其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10阅读下面三个判断,完成4~7题……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

7、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8、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