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05207
大小:37.3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10
《【语文】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汕头市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科试卷命题人:史冬霓陈少云刘克极刘冬雪【本试卷共8页,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钟。】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肄(yì)业隽秀(juàn)轻侮(wǔ)相勖(xù)B.窈(yáo)窕舳(zhú)舻庐冢(zhǒng)卓(zhuó)绝C.枕藉(jiè)訾(zǐ)议提携(xié)塞(sè)责D.禊(xì)事仆(pú)碑匏樽(páo)敷衍(yǎ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2、.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C.“知足常乐”的古语,有人认为不足为训,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D.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们装备精良,动辄劫持商船,扣押人质,索要巨额赎金。相形之下,世界其他地方海盗活动的猖獗程度,均无出其右。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B.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
3、莫言对记者表示,他将于12月10日前去斯德哥尔摩参加颁奖仪式。C.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D.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
4、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显11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9小题,共36分)(一)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5-7题。(共9分)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
5、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6、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节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舞:跳舞。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正地坐着。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占。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指秋风。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于是饮酒乐甚 ②寄蜉蝣于天地③哀吾生之须臾 ④惟江上之清风A.两个“于”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于”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于”不同,两个”之”字
7、不同 D.两个“于”不同,两个”之”字相同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而今安在哉?A.固一世之雄也B.渺渺兮予怀C.何为其然也D.凌万顷之茫然(二)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共15分)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11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8、,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