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05082
大小:63.5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10
《【语文】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7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小说敢不敢拒绝影视改编?王彦自1987年出版《商州》,到今年9月《老生》问世,27年间贾平凹共创作15部长篇小说。但其中被改编为影视剧的仅有3部,改编后成为口碑之作的更近乎为零。作为一代名家,贾平凹似乎与时下小说改编影视剧成风的潮流格格不入。对此,有学者提出,当今文学界紧缺的恰是敢于逆流而行,让影视剧改编无从入手的纯文学性小说。文学评论家徐兆寿举例为证:2
2、012年中国作家海外影响力排行榜上,莫言、余华、苏童分列前三。“作家本身功底之外,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每人背后都有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经典电影。”在他看来,莫言背后有《红高粱》,余华有《活着》,苏童则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它们既成就了张艺谋,也成全了作家在海外声名鹊起。“国内书市同样如此,书店的畅销小说半数以上都有‘触电’背景。”徐兆寿说,影视与文学联姻,常常能让一些作家为更多读者认识,具有更大的阅读市场。像莫言、王朔、余华、刘恒、刘震云、麦家、严歌苓等等,他们的作品随着影视剧热播在小说热销榜上扶摇直上。影视对文学作品的推广作用不仅中国
3、有,国外同样早有先河。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乔治·布鲁斯东就在著作《从小说到电影》中写道:“《大卫·科波菲尔》在克利夫兰的影院公映时,借阅小说的人数陡增。当地图书馆不得不在一周内添购132册;《呼啸山庄》拍成电影后,小说在2年内的销售数量超出过去92年的总和。”“触电”让小说流传更深广,这几乎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反复被佐证的真命题。但真命题却叫人爱恨交加。徐兆寿旋即话锋一转:“影视剧走红了,想当编剧、当导演的年轻人多起来,而安静写作的越来越少了。”16徐兆寿的另一重身份是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他一直在留心具有文学天赋的年轻人,但学生
4、们每每志不在此。徐教授很清楚,剧本创作接触到的是声色犬马的物质世界,而真正的纯文学是孤独的精神构建,“可惜现实面前,多数人倾向于物质”。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杨扬同样用“生不逢时”来形容现时的文学环境,“20世纪是属于作家的欢歌,文学占据绝对主力。而21世纪,图像在阅读中越来越重要。”令评论界忧思的现状是,当代年轻人的座右铭不再是文学作品里的一句箴言,取而代之的是影视剧的走红台词。长此以往,纯文学恐会为剧本式写作让位,就如同诗歌曾经的式微那样,那将是文学天大的灾难。“灾难”是危言耸听吗?王小波的一段话可作注解,他在杂文《盖茨的紧身衣》
5、中问道:“电影时代,小说怎么写?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几十页洋洋洒洒的文字叙述,放进宽银幕后只需几秒。电影让阅读变得轻松,既然如此,何须几十页纸?几页、几行足矣。”永远不要责怪读者变得浅薄,而要想想,是谁帮他们放低了文学门槛?(节选自《文汇报》2014年12月8日)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论“影视对文学作品的推广作用”的一项是()A.莫言、王朔、余华、刘恒等作家的作品随着相应影视剧的热播,在小说热销榜上飙升。B.《大卫·科波菲尔》在影院公映时,当地图书馆不得不在一周内添购132册小说。C.《呼啸山庄》拍成电影之后,小说在2
6、年内的销售数量超出过去92年的总和。D.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的走红台词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当代年轻人的座右铭。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代名家贾平凹的作品因为文学性太强,让影视剧改编无从人手,所以被改编为影视剧的作品很少。B.文学虽然在20世纪占据着绝对主力地位,但到21世纪已经让位于日渐兴起的剧本式写作。C.影视有着自己的叙述特点,文学作品中需要几十页的文字叙述,放进宽银幕后往往只需几秒。D.真正的纯文学是孤独的精神构建,具有文学天赋的年轻人要走上这条路就必须耐得住寂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7、一项是()16A.莫言、余华、苏童能跻身2012年中国作家海外影响力排行榜,主要因为都有一部经典小说被改编成了经典电影。B.影视与文学联姻,让一些作家不仅在国内为更多读者认识,具有更大的阅读市场,而且在海外声名鹊起。C.在现实面前,多数人并不倾向于精神,因此想当编剧、导演的年轻人多起来,而安静写作的越来越少了。D.剧本式写作放低了文学的门槛,在让阅读变得轻松的同时,也在让读者变得浅薄,这将给文学带来灾难。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章惇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
8、,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商洛令。与苏轼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横木其上惇作揖轼书壁轼惧怕不敢书。惇平步过之,垂索挽树,摄衣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曰:“苏轼、章惇来。”既还,神彩不动。轼拊其背曰:“君他日必能杀人。”惇曰:“何也?”轼曰:“能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