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ID:16504949

大小:35.4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10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_第1页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_第2页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_第3页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_第4页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裨益(bì)袅娜(nuó)着衣(zhuó)流觞曲水(shānɡ)B.禊事(xì)须臾(yú)蜷缩(quán)冯虚御风(pínɡ)C.樊笼(fán)赎罪(shú)愀然(qiǎo)义愤填膺(yīnɡ)D.横槊(shù)霎时(shà)蓊郁(wěnɡ)青青子衿(jī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落寞陨落目不暇接一筹莫展B.杂糅篷蒿鸿鹄之志另辟

2、溪径C.驰骋澎胀白头谐老放浪形骸D.锋烟弥望自行其事慨当以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2013年12月麻栗坡民族中学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早已落下了帷幕,但师生们对文化艺术周活动的讨论却如火如荼,“演讲比赛、师生书画展、卡拉OK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是师生们对文化艺术周活动四大亮点项目的基本评价。B.近久以来,在学校里面,特别是课堂上,经常看到他们两个眉来眼去,看来早就好上了。C.麻栗坡沿河街,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D.我们学校不少学生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

3、,卷面不整洁,让语文老师阅读这样的文章,真是感到头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我国将推行公务用车制度。公务车出行采用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办法,消息一经公布马上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C.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因受某些因素影响而过早承担大人的责任是很不幸的,这对孩子一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D.早上来上学的

4、时候,我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你若伫立良久仍然毫无倦意,,。,当面前映着你颀长的身影的时候,。此时,抬头仰望,。。①还可以再站一会儿②那就再看看江之岛对面的腰越岬赫然苏醒的情景吧③群山褪了红妆,天由鹅黄变成淡蓝④接着再看看小坪岬⑤白雪富士,高倚晴空8⑥你会看到相模滩水气渐收,海光一碧,波明如镜A.⑥①②④③⑤B.②①④⑥⑤③C.②④①⑥③⑤D.⑥④①②⑤③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5、项是()A.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黄州,其间他先后两次游览了赤壁,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B.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多年。《故都的秋》中描绘了北平独特的秋景。C.巴金的《家》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情节的主要线索,讲述了高家三兄弟觉慧、觉新、觉民的不同遭遇。D.《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现实主义大师雨果的作品,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7-9小题。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

6、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

7、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

8、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