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研究现状文献综述.doc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文献综述.doc

ID:16498356

大小:63.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8-10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文献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足迹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村发展系博士研究生吴文彬一、生态足迹理论的提出1.生态足迹理论形成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但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森林大量砍伐、河流与大气污染、农田沙漠化日益严重、化学物品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能源匮乏以及气候异常等等,环境的变化严重威胁了人们生活。1962年,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通过大量的事实向人们展示工业生产在创造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在残忍的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增长的极限》,认为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及资

2、源消耗等以继续增长趋势发展下去,地球可能会面临灾难性的崩溃,因此,需要尽快采取行动终止这种不正常的发展状态。为了应对严峻的环境形势,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号召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措施,协调合作,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可持续发展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逐步被人们接受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点在于:一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即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致威胁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的承载力应足以支持经济发展;二是

3、强调代际之间的公平,即当代人满足自己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后代人的发展,给予后代人同等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基础,保证发展的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超越了传统的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保护环境的观念,它强调人类的需求要建立在大自然可以再生的范围之内,强调生态承载力阈值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评估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筛选、界定和建立环境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以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程度。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比较有影响力的包括人文发展指数、绿色GDP、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社会-生态指标以及生态足迹等。生态足迹作为定量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

4、其简明、直观和易操作性成为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工具。2.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基本理论生态足迹由加拿大人William及其博士生Wackernagel在20世纪初提出,是指生产一定人口所消费的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消费生产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Wackernagel,1996)。William曾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1996年以后,William和Wackernagel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了解释:“一个国家范围内给定人口的消费负荷”、“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1999年

5、,Wackernagel将生态足迹定义为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生态足迹理论将人类活动的影响表达为各种生态空间的面积,进而判断人类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李利锋、成升魁,2000),其理论基础在于:(1)人类可以测度自身所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以及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2)所消费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可以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1]生物生产性面积是表达的基础,为各类不同的自然资本提供统一度量的转换标准。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生命过程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20】,生物生产性土地包括

6、耕地、草地、森林、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海洋6大类。而生态承载力是指将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以表征该地区的生态容量【22】。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如果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为生态赤字,相反则为生态盈余,比较结果测度了人均占有资源量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衡量了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研究尺度(1)全球尺度。Wackernagel等(1997)首先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世界上52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全球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为2.8hm2,而可利用生物生产面积仅为2hm2,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8hm2。WW

7、F从1998年开始发布显示自然世界的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地球生命力报告》。《地球生命力报告(2006)》显示:从1970年到2003年,全球“生命地球指数”下降了30%,人类正在以一种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自然生态系统;2003年,全球的生态足迹为141亿公顷,人均足迹为2.2全球公顷,生产性面积提供的总量为11.2个全球公顷,人均生物承载力为1.8全球公顷。报告指出,从8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处于“生态足迹”过度超过地球的生物承载力的状况,2003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