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96380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10
《论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精神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精神教育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语文》教材编写组提出了“构建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体系”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充分考虑了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从培养对象的角度出发,从学生转岗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出发,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职业精神教育。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突出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和学生特点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校连年扩招,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普高热”,而职业学校则出现生源质量下降,招生数量滑坡的现象;另外独
2、生子女家长有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抱着“上职业学校学不到东西”的偏见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鄙薄职业教育思想,如此种种不良因素严重地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技工类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精英”教学的失败者,基础较差,厌学情绪较为严重,课堂上他们不想“吃”也“吃”不进,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职业教育一线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过程管理,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从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分析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就
3、业为导向。中职语文的教学大纲指出,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一个方向是联系就业岗位对语文知识需求进行教学,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变化,以满足企业需求和人的就业为出发点,实现社会需要与人的需要的统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技工院校学生都有一种普遍的想法,认为读技校就是学专业知识的,对文化课没有需求感,上课随心情听课,爱听多少算多少,学不好也没关系,关键是要学好专业课。我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出发,寻找教学的切入口,联系生活、联系专业、联系就业岗位,学生从中看到了语文课的作用,就
4、有了学的欲望与要求,这是语文教学在学生心里能占一席之地的价值所在。 (三)技工院校毕业生社会生存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很多在生产一线工作,他们承担最重要但又最苦最累的一部分工作,现在新生代的一批年轻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社会压力承受能力低,部分毕业生在社会中交际表达能力也十分欠缺,而且,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的综合要求也日渐升高,作为技工院校,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强化学习,也要重视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语文等基础课,提高学生表达、沟通、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也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和道德修养的培养,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
5、引导,树立正确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富士康连环自杀事件已给我们技工类教育一些警示,我们的教育不可缺少职业精神教育。 4 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 新版劳动版的中职语文教材提出要“构建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体系”,按照“学会励志、重构信念,学会做事、认知职业,学会做人、感受社会,学会生活、立业发展,学会珍惜、天人合一,学会认知、理性思维,学会继承、滋养心灵”七个主题把课本划分为七个单元,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探究,培养正确的职业思维方法,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共处。 新版教材以职业精神为核心,涉及到了学生职业生涯的方方面
6、面的精神元素。通过语文教学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输入一些实用的语文知识,以就业为导向,同时又不忽略精神内质的教育引导,从而使语文课“润物细无声”地发挥其价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营建健康向上的心理文化。 三、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教育的方法 教学导向是好的,教材理念也是好的,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我们一线的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职业精神教育呢? (一)从教学内容上入手进行职业精神教育 新版劳动版教材体例充分体现了职业精神教育的理念。如今,许多重点高级中学会把建设高雅的校园文化列为语文教学阵地建设
7、的重要内容。而对技工院校而言,语文环境建设上,就不妨入“想”随“俗”:与学生同唱流行歌,共读“青春文”,参与辩论赛,课外大聊天,指导职场舞文弄墨大比拼…… 语文教材改革要增加人文性和可操作性,多点人文关怀。当今我国国民普遍较为缺乏坚定的信仰,较为统一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强烈的物质追求早已成为多数人终极人生追求和精神寄托,于是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浮躁之气、浮华之风,这一切,究其根本是人文的缺失。语文课在这一领域是大有可为的,也只有语文课最有条件能够“润物细无声”,能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