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83121
大小:3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10
《文言文阅读整体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言文阅读整体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定州安喜人也。父爽,赠太师。母范氏,生五子三女,太后居长。既笄归于宣祖。治家严毅有礼法。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 周显德中,太祖为定国军节度使,封南阳郡太夫人。及太祖自陈桥还京师,人走报太后曰:“点检已作天子。”太后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众皆贺。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太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
2、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太祖再拜曰:“谨受教。”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太
3、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谥曰明宪。葬安陵,神主?享太庙。乾德二年,更谥昭宪,合?安陵。 (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走报太后曰走:跑来 B.建隆二年,太后不豫豫:参与政事 C.太后固问之固:再三 D.太后顾谓赵普曰顾:回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祖为定国军节度使B.是吾所以忧也 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汝知所以得天下乎? C.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D.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 太后愀然不乐太后崩于滋德殿 3.
4、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 B.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 C.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 D.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太后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她在家里排行老大,她在成年之后就嫁给了宋宣祖。 B.宋宣祖后来作了定国军节度使,作为他的妻子,杜太后就被封为了南阳郡夫人。 C.杜太后
5、在病重时,召见了赵普等大臣,让赵普把她的遗命写好后,藏在了金匮中。 D.杜太后年仅六十岁就在滋德殿驾崩了,刚去世后的谥号是明宪,后来又改为昭宪。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4分) ②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3分) (2)昭宪太后是一个自信而又有远见的女人,请从文章中找出能体昭宪太后“有远见”的两个事例来(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
6、2分)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濠,仕宋为翰林掌书。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初,基言瓯、括间有隙地曰谈洋,南抵闽界,为盐盗薮①,方氏所由乱,请设巡检司守之。奸民弗便也。会茗洋逃军反,吏匿不以闻。基令长子琏奏其事,不先
7、白中书省。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怨,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以《天文书》授子琏曰:“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又谓次子?曰:“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欲为遗表,惟庸在,无益也。惟庸败后,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
8、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选自《明史?刘基传》) 注①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