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7856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10
《试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中职学校的德育课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老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德育课的考核中更应该客观、全面,采用多元评价方法,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为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7-01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中职学校的老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分析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德育课堂教学,老
2、师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但要让学生乐于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为以后走上社会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做准备。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要基于教学观念的更新,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施教。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大多是由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养成欠缺的学生组成。他们往往存在冲动性比较大、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学习动力等方面的情况,造成教育的不对称和不协调。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不仅成人还要成材,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中职学校的老师每天面对这些不够上进的学生也感觉
3、希望渺茫,尤其是德育课上的更没劲。学生在家里已经听够了家长的“政治课”,面对老师的说教感觉是“老生常谈”。不由自主就会产生腻烦情绪,感觉老师比妈妈还“唠叨”,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够统一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没有效果,德育教育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中职教师要认清学生的层次,不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德育教育要逐步渗透,而不能板起面孔来说教。中职生的素质是有些差,但是差的可能只是成绩,其他方面的能力应该不差,甚至比普高生的能力还要强,只要经过正确的引导,中职生是可以改造过来的。老师不但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还要摘掉“有色眼镜”,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对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德育教育才
4、能落实到位。另外,老师应该致力于教学研究,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用最先进的教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品质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学习才会有兴趣。 1.重视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对德育课不够重视,所以在德育课上的表现就不尽人意。德育课老师面对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提不起讲课的兴趣,只是对着课本圈点勾画知识点,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德育课上的就没有价值。老师不妨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在开课之初先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课不必上来就看课本,
5、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来讨论,尤其是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来辩论,只要有理有据,完全可以陈述质疑。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双方的矛盾点,找到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支撑点,最后殊路同归,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导语可以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而设置,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学习中就是成功的导语。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中职生本来就好动,课堂教学也应该投其所好,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不能够按照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那只能引起学生更强烈的反感。课堂问题是串起课堂所有知识点的主线,
6、只有把问题设计好,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紧凑,也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环环相扣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课堂内容。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果。当然,这个过程要有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不能是“散放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形式更自由,学生更喜欢;而且结论是通过自身的探索得出的,学生更有成就感。德育课本来就应该发散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在交流探讨中,学生更可以接受孰对孰错,更能够认识到自身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中职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中职
7、生的培养不仅仅是技能上的过关,德育教育更重要。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进入社会,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方可胜任岗位工作。 3.加强实训,增强效果 德育教育不能只是学习课本理论知识,还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从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找到学习的素材。老师可以提供合适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让学生来做“法官”,看看该怎么处理所给的案例。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判断出正误。这样,学生对德育的学习更有兴趣。学生还可以从自己的道德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