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76668
大小:5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10
《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陕西省宝鸡铁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题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圣火登珠峰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据奥组委透露,让奥林匹克的圣火登上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火炬手今年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测试攀珠峰。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奥运圣火象征和平与友谊,她的每一次点燃,都会激起人们对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而且,如果这个创意真的变成现实,那么其象征意义将远大于其实质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将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的弘扬与提升,完全可以写进奥林匹克的历史。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
2、我们可以不计后果与代价,来让奥林匹克的圣火在珠峰点燃。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考虑到作为奥运圣火传递这一重大公共事件应该力避争议,考虑到奥运圣火登珠峰,在其实际操作中,是否已经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等现实问题。如果权衡利弊得不偿失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奥运圣火登珠峰的计划再次进行斟酌。众所周知,登山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和个人爱好,虽然近年来方兴未艾,但是却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前年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遭遇雪崩,5名队员不幸遇难的事件,更是把这种争议推向了白热化。这一生命的惨剧,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持续追屎蜕钊胨伎肌=衲甏颖逼屡实橇酥榉宓陌驳侣?
3、#8226;萨特兰医生说,非官方数字显示,2006年已经有15人攀登珠峰死亡。《英国医学期刊》的报告称,很多年以来,攀登珠峰的死亡率一直大约是十分之一。至今已经有近200人葬身珠峰。珠穆朗玛峰攀登先锋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人的生命远远比攀登珠峰更为重要。”因此,即使准备再充分,即使考虑再周全,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风险仍将很大。毕竟,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太多了。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如果真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显然是有违人文奥运之精神与理念的。退一步讲,即使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能够圆满完成,顺利而归,那么这一活动给珠峰造成
4、的环境的伤害,也必将是不可避免的。据估计,自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至20世纪90年代,有约50吨塑料、玻璃和金属被倾倒在珠穆朗玛峰。2000年以来,登山队共清扫了7吨垃圾,彻底清除了扔弃在各处的400多只氧气瓶。至今还有很多垃圾留在山上。而像这种不容有失的登顶,相信参加协助登顶的人数自然也不在少数,而为了新闻报道和电视直播的需要,各路记者和各行人员,以及大量的物资到时候都将齐聚珠峰,而在这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势必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轰轰烈烈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结束后会留下什么呢?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相信
5、每个人都对此不无担忧。(摘自2007年1月4日《羊城晚报》,作者石子砚。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奥运理念”指的是北京奥组委申办奥运时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B.“象征意义”指圣火在世界之巅点燃,势必激起人们对和平与友谊等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C.“后果与代价”指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会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以及巨大的资金投入。D.“饱受争议”指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及巨大风险,自圣火登珠峰提出之日起,便遭持续追问。2.就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奥运圣火登
6、珠峰计划将于2007年启动,火炬手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攀珠峰测试。B.奥运圣火登珠峰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的弘扬与提升,必将写进奥运会的历史。C.奥运圣火登珠峰危险重重,自人类首次登顶五十多年来,已有200多人不幸遇难。D.奥运圣火登珠峰很可能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作者虽然肯定其创意,但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态度诚恳,观点明确。B.作者以北大山鹰社五名队员不幸遇难的事件为例,说明人的生命远比攀登珠峰重要,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C.本
7、文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作者的基本观点,其中夹以大量事实数据,思路清晰,说服力强。D.文章结尾采用了设问辞格,表现了作者对圣火登珠峰的担忧,其中答句以问句呈现,意味深长,启人深思。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
8、,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