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67775
大小:321.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10
《【政治】云南德宏州芒市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对于文化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文化是与自然界同时产生的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B.物质的活动和精神的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3.贺
2、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6.在中国,陶瓷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8A.源远流长B.绝世无双C.包容性D.推陈出新7.“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
3、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引领人们前进B.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C.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状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8.《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
4、人文情怀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近来网上相继爆出令人担忧的“XX门事件”,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90后”的青少年。为此,青少
5、年要(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自觉遵守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污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A.①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③④81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哲学的智慧()A.产生于人类的思考B.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C.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12.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6、(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1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14.“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励志名言从哲学角度看()①说明了世界是变化发展的②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④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A.①② B.③
7、④ C.①④ D.②③15.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观念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17.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8、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8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卷(非选择题60分)二、非选择题(共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