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材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助剂

塑胶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材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助剂

ID:16457438

大小:34.1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10

塑胶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材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助剂_第1页
塑胶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材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助剂_第2页
塑胶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材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助剂_第3页
塑胶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材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助剂_第4页
资源描述:

《塑胶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材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助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纳米ZnO在抗菌拒水拒油整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赵晓娣姚金波丁毅府佳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300160作者简介:赵晓姊(1979-),女,硕士在读【摘要】通过纳米ZnO与拒水拒油整理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棉绒织物实施抗菌整理加工。并介绍了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机理、偶联剂的偶联机理以及整理液的制备方法,通过拒水拒油性能的测试优化出最佳工艺,借助拒水拒油的作用来防止细菌的粘附,从而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抗菌性能。【关键词】纳米ZnO抗菌拒水拒油偶联剂【中图分类号】TS1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350(2005)01-0013-03 

2、本文研究了纳米ZnO与拒水拒油整理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高速搅拌作为辅助手段,通过偶联剂来增加纳米ZnO粒子与拒水拒油整理剂间的配伍性,有效防止纳米ZnO粒子间的团聚,使其稳定均匀的把纳米ZnO分散在拒水拒油整理剂中,通过拒水拒油性能的测试优化出最优工艺,借助拒水拒油的作用来防止细菌的粘附,从而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抗菌性能。1纳米氧化锌的特性及抗菌机理纳米氧化锌粉体难溶于水,无味、无毒、质地细腻,其粒径约为30-100nm,粒子形状为粒柱形,纳米氧化锌由于其颗粒尺寸的微细化,比表面积急剧增大,产生了与普通氧化锌不同的界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具有

3、颗粒小、表面活性强、分散性好等特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广谱范围的细菌、霉菌具有优良的阻繁和杀灭功能。这些特殊性质赋予其成为良好的抗菌材料。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机理可能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光催化抗菌机理,即纳米氧化锌在阳光,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在水和空气中能自行释放自由电子(e-),同时留下了带正电的空穴(h+),h+可以激发空气产生活性氧[(0)],微生物与(0)发生氧化反应而致死。第二种是金属离子溶出抗菌机理,即游离出来的锌离子接触细菌体时,与酶蛋白结合使其失去活性而将细菌杀死。有充分实验证明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机理应该是两种机理共同作用

4、的结果[1]。2偶联剂的偶联机理由于纳米ZnO的表面能比较高,而拒水拒油整理剂的表面能比较低,两者相互混合时,会发生所谓的"水和油"的现象,因此采用偶联剂在纳米ZnO与拒水拒油整理剂之间起到架桥的作用。本试验采用硅烷偶联剂,其是在一个分子中兼有对无机物具有反应性的基团(主要是硅氧烷基)和对有机物具有反应性或相容性的基团(有机官能团)的化合物[2],一般用下面的结构式表示:Y-R-Si≡(OR)3式中,Y为有机官能团;SiOR为硅氧烷基。主要机理为偶联剂的亲水基团能与纳米ZnO粒子表面的羟基结合,其疏水基团能与拒水拒油整理剂中的树脂结合。

5、偶联剂的偶联机理取决于YR-SiOR结构中的有机官能团(Y)和可水解基团(OR)之间的稳定连接。有机官能团出)的选择要求做到对树脂呈现反应性或相容性,如含有乙烯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硅烷偶联剂适用于不饱和聚酯和丙烯酸树脂(因为偶联剂中的不饱和双键能与树脂中的不饱和双键发生化学反应)。而可水解基团(0R)水解后所生成的硅醇会与纳米ZnO表面羟基之间产生牢固的键合作用,其中包括硅醇与纳米ZnO表面羟基生成氢键及范德华力的作用以及硅醇之间醚化脱水作用等,最终使纳米氧化锌表面被硅烷偶联剂部分或全部覆盖[1]。3实验部分3·1试剂和仪器纳米ZnO粉

6、体、偶联剂(自制)、交联剂(自制)、整理剂FK-510、异丙醇、氯化镁。实验室高剪切分散乳化机FA25型、接触角测试仪JY-82、透气仪YG461型。3·2纳米整理工艺在纳米抗菌拒水拒油整理过程中,纳米氧化锌在整理剂中的分散稳定性是关键,本实验在高速搅拌的物理分散下,加入偶联剂有效的把纳米ZnO和整理剂连接起来,并通过交联剂使其很好的与纤维结合。3·2·1整理液的制备工艺纳米ZnO+水(高速搅拌2Omin)→加入偶联剂(高速搅拌3Omin)→加入拒水拒油整理剂(普通搅拌10min)→加入交联剂、氯化镁、异丙醇(普通搅拌30min)→纳米

7、整理剂.3·2·2织物整理工艺织物在整理剂中浸渍10min3·2·2织物整理工艺织物在整理液中浸渍10分钟→浸轧(轧液率85%)→预烘(80℃,3分钟)→焙烘(140℃,3分钟)。3·3工艺优化由于影响整理剂的因素很多,因此采用三水平三因素的正交实验,通过极差分析进行工艺优化。3·4性能测试(1)拒水拒油性:拒油性采用AATCCl18-1992标准。采用测接触角的方法测拒水性。测试方法是用针管吸取一定量水滴到织物表面,然后用接触角测试仪测出水滴与织物的接触角,角度越大,拒水效果越好。(2)抗菌性:将试样和对照织物(未经抗菌整理的织物)分

8、别放于三角烧瓶中接种大肠杆菌。接种后将对照织物上的细菌立即洗涤并测定细菌数量,将试样恒温培养后洗涤细菌并测定细菌数量,然后计算出试样的细菌减少率。(3)耐久性:为了测试拒水拒油及抗菌效果的耐久性,实验将整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