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ID:16456896

大小:363.96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8-10

上传者:Mosquito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本题包括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 3.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 4.如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47  5.在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列器官相互作用的正确表示是(  )A.B.C.D. 6.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A.抑制侧芽的生长B.抑制其开花结果C.抑制向光性D.促进侧芽生长 7.有人吸入空气中的花粉以后,会引起鼻炎或哮喘.这是因为(  )A.此人免疫反应迟钝B.此人免疫反应强烈C.花粉使鼻黏膜损伤D.花粉破坏了嗅神经 8.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9.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 10.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 47 11.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12.“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激素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生长素、重力B.细胞分裂素、湿度C.生长素、单侧光D.细胞分裂素、湿度 13.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 14.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15.下列调控机制中,不能使胰岛B细胞兴奋的是(  )A.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B.有关神经兴奋C.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D.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高 16.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内有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量,如表所示: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有机物总量(g)550100300018在一定时间内,若乙的数量数量减少则引起(  )A.甲和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47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C.甲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减少 17.如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b>cB.c>b>aC.c=b>aD.a>c=b 18.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 19.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 20.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47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21.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2.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A.1kgB.10kgC.125kgD.1000kg 23.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①③⑥ 24.质粒被用作载体的理由不包括(  )A.能复制B.具有标记基因C.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D.是环状DNA 2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47 26.如图所示限制酶切割基因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是(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B.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D.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 27.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A.给予适宜营养和条件B.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条件D.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28.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决定于(  )A.细胞膜的流动性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细胞质的流动性D.细胞质中酶的活性 29.为了使用于培养的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以便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选取来的动物组织应选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  )A.胃蛋白酶B.胰蛋白酶C.盐酸D.胰脂肪酶 30.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①植物组织培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③动物细胞培养④转基因植物的培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1.作物脱毒、改善畜产品的品质、抗除草剂作物、可保存的干扰素、检测有毒物质、性别鉴定依次是下列哪项生物技术的应用(  )①基因工程②细胞工程③蛋白质工程④胚胎工程.47 A.①②②③④④B.②①①③②④C.②①②③②④D.②①②④③② 32.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A.b点2次,c点1次B.b点1次,c点1次C.b点1次,c点2次D.b点2次,c点0次 33.下图所示燕麦胚芽鞘向光性试验,此实验主要说明(  )A.尖端感受光照刺激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B.顶端向胚芽鞘背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C.尖端产生的物质为吲哚乙酸D.顶端向胚芽鞘向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E.顶端向胚芽鞘向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 34.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  )A.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器中B.有基因缺陷的染色体中C.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D.有基因缺陷的DNA分子中 35.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47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有两种说法正确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 36.正确表示基因操作“四部曲”的是(  )A.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B.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C.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D.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7.下列不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A.“鸟枪法”B.转录法C.反转录法D.根据已知氨基酸序列合成法 38.碱基互补配对可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①种子的萌发②病毒的增殖过程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⑤DNA探针的使用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⑤⑥47  39.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②DNA合成③预期蛋白质功能④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40.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  )A.造血干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 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号装置.(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1)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2)根据      号和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47 (3)根据      和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42.如图所示是一个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猫头鹰占      个营养级.(2)该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4)该食物网再加上      和      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      和      . 43.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Ο﹣<”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序号表示)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的电位变化是      ,图中      点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      点可发生兴奋;(4)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      相接而形成突触.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    的,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的.47  44.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1)a是      细胞;b是      细胞,c是      细胞,d是      细胞,f是      细胞.④是      免疫,⑤是      免疫.B物质是      .(2)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      (填编号)(3)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上图中字母). 45.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生长激素,还分泌[      ]      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因为      .(括号内填图中字母)(2)①完成由产生电信号到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      ,通过轴突传导到      ,进而引起小泡中激素的释放.(3)图中可见,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      .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      .(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      (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      .47  46.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据图回答:(1)图中基因组文库      (小于、等于、大于)cDNA文库.(2)B过程需要的酶是      ;A、C过程中      (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3)目的基因Ⅰ和Ⅱ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      和      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      .  47 参考答案一、本题包括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钙离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不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47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生理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由图可知,A为血浆,B为淋巴,C为组织液.1为毛细血管壁,2为毛细淋巴管壁,3为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一部分形成淋巴,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浆中.【解答】解: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此时血浆中的水分会大量流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即C液增加,故A正确;B、2结构的细胞是指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故B错误;C、据图可知,A为血浆,B为淋巴,C为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区别就是蛋白质含量不同,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故C正确;D、由氧气的运输途径可知,氧气先由血浆,然后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而又因为氧气是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内环境成分相关问题的考查,只有掌握了内环境的概念、成分、理化性质等相关问题,不难解答.47  4.如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答】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即膜外由右向左;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即膜内由左向右.可见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是解题的关键. 5.在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列器官相互作用的正确表示是(  )A.B.C.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同时激素调节存在反馈调节.47 【解答】解: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比较基础,学生熟记相关的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同时一定看清楚箭头的方向. 6.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A.抑制侧芽的生长B.抑制其开花结果C.抑制向光性D.促进侧芽生长【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的生长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摘心等措施能使侧芽处的生长素降低,促进侧芽生长,从而打破顶端优势.【解答】解: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顶芽能产生生长素,且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目的是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两重性、顶端优势现象及应用,重点考查顶端优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能理论联系实际,解释自然界的顶端优势现象,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7.有人吸入空气中的花粉以后,会引起鼻炎或哮喘.这是因为(  )A.此人免疫反应迟钝B.此人免疫反应强烈C.花粉使鼻黏膜损伤D.花粉破坏了嗅神经【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47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解答】解:有人吸入空气中的花粉以后,会引起鼻炎或哮喘.这属于过敏反应.AB、过敏反应是此人免疫反应过强引起,A错误;B正确;CD、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过敏反应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8.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参与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主要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解答】解:抗体都是蛋白质,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就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浆细胞(效应B细胞)是唯一产生抗体的细胞.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体的合成与本质,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47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B);(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解答】解:A、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B、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不是吞噬细胞,B错误;C、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C正确;D、血小板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明确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当病原体或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一种抵抗该异物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而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它包括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和第二道防线(由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白细胞等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则是机体内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指后天生活中受到外来病原体等物质刺激时,产生抵抗该物质的抗体,从而获得防御功能.【解答】解:题中已明确交代,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D.47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考点,近年在各种类型的高考试题中都紧密结合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知识而设问. 11.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能反应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A错误;B、年龄组成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B错误;C、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特征,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2.“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激素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生长素、重力B.细胞分裂素、湿度C.生长素、单侧光D.细胞分裂素、湿度【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是指一般情况下,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是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指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顶端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靠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增加,从而抑制该部位侧芽的生长.【解答】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由单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在茎干分布不均造成的顶端优势现象.故选:C.4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13.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其中a、c、e分别为三个神经元的轴突,b和d是第二和第三个神经元的细胞核.由于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向右.【解答】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图中兴奋向右传递.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同一个神经元的b、c处能测到电位变化,下一个神经元的d和e处也能测到电位变化,但上一个神经元的a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所以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b、c、d和e处.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示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出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4.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在器官移植中,对异体组织器官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切除胸腺的小鼠,新的T淋巴细胞无法产生,细胞免疫的功能大大降低,使移植进来的异体皮肤被排斥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更易成活.【解答】解:A、造血干细胞并无免疫作用,故A错误;47 B、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切除胸腺后能够成功移植,说明T淋巴细胞在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作用,故B正确;C、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故C错误;D、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肿瘤细胞或移植物,使得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15.下列调控机制中,不能使胰岛B细胞兴奋的是(  )A.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B.有关神经兴奋C.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D.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高【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解答】解:A、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能直接使胰岛B细胞兴奋,A正确;B、血糖浓度升高会使下丘脑的副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胰岛B细胞兴奋,B正确;C、垂体不能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行调节,C错误;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具体作用及相互关系,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内有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量,如表所示:生物种类甲乙丙丁47 有机物总量(g)550100300018在一定时间内,若乙的数量数量减少则引起(  )A.甲和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C.甲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减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数据表格;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与生物量金字塔是一致的,营养级越低,所占有的能量越多,生物量也相应越多;反之,营养级越高,所占有的能量越少,生物量也越少.据此可以排出甲、乙、丙、丁4种生物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解答】解:根据题意,在一条封闭的食物链中,乙种群数量的减少,乙以甲为食,必然会导致甲种群数量的增加;丁以乙为食,必然导致丁种群数量的减少,而甲种群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丙种群数量的下降.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表格数据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因能量传递引起的食物链中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意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如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b>cB.c>b>aC.c=b>aD.a>c=b【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当森林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越强,有机质的剩余量就越少.47 【解答】解:从图中分析,落叶供给量大,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少,说明残枝落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快;反之,落叶供给量小,土壤中有机物含量高,说明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慢.而b介于二者之间.图中所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a<b<c,所以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b>c.故选:A.【点评】本题中关键在于学生要学会识图,在图中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18.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群的特征.【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层的数目依群落类型不同有很大变动,森林的层次比草原的层次多,表现也最清楚,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表明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它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解答】解:A、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这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而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A正确;B、植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B错误;C、本题中没有体现出群落中有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错误;D、题干中未涉及物种组成及比例,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方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7 19.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考点】种间关系.【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本题通过图解考查学生对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共生、捕食、竞争的理解和掌握.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①捕食关系、②共生关系、③寄生关系、④合作关系、⑤竞争关系等【解答】解:细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体现在图解上表现为二者同步,即甲图;捕食关系表现为捕食者数量随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由于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又会减少,二者表现为“你增我减”的不同步关系,即乙图;竞争关系在图解上表现为开始比较平缓,随时间推移,数量上出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两极分化,即丙图.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难度适中. 20.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47 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解答】解: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故为抵抗力稳定性,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21.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一定自然区域,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种群是指同一种生物的总和,群落是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解答】解:①阳光、水草、牛、羊、鹿、狼、兔、鼠、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①正确;②牛、羊、鹿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不一定是3个种群,②错误;③群落是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③错误;④蜣螂、腐生菌属于分解者,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22.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47 A.1kgB.10kgC.125kgD.1000kg【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时,其传递效率为10%~20%.而本题中强调“至少”,所以应该应用20%这个数值.【解答】解: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选用能量传递效率20%,则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1kg÷20%÷20%÷20%=125kg.故选:C.【点评】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时,其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最值时要把握能量传递效率和食物链的长短:(1)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①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②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2)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①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②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23.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①③⑥【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在人体内必须维持在适当的水平,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解答】解:①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①正确;②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②正确;③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③正确;④白化病属于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④错误;⑤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属于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⑤错误;⑥夜盲症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⑥错误;故选:C.47 【点评】激素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学生在备考复习时,要注意积累,会提高效率. 24.质粒被用作载体的理由不包括(  )A.能复制B.具有标记基因C.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D.是环状DNA【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正推法;基因工程.【分析】运载体:(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3)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解答】解: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包括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②具有标记基因;③具有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④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质粒是环状DNA分子不是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识记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47 【分析】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限制酶切割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解答】解:A、限制酶具有特异性,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A正确;B、酶的活性都受温度的影响,B正确;C、限制酶只能识别和切割DNA,C错误;D、限制酶可以从原核生物中提取,也可以从真核生物中提取,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特别是限制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限制酶的来源、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26.如图所示限制酶切割基因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是(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B.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D.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为GAATTC,并且将碱基G和A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切割,即切点在G和A之间.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限制酶,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同时又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难度不大. 47 27.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A.给予适宜营养和条件B.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条件D.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考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全能性表现的条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进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再加上学生学习了细胞分化和核移植技术,因而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将植物细胞的部分组织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组织培养),就可以生成一棵幼苗,这就是植物的全能性,在进行植物细胞的离体培养时,应提供营养(培养基)和适当的外界条件,其成活的关键是在操作过程中不被细菌感染,确保无菌.【解答】解:未离体的植物细胞只能进行细胞分化形成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不能表现出全能性.由于离体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细胞培养时应给予适宜的营养,同时要做到无菌条件,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植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8.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决定于(  )A.细胞膜的流动性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细胞质的流动性D.细胞质中酶的活性【考点】细胞融合的方法.【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47 (3)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解答】解: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细胞融合的原理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9.为了使用于培养的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以便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选取来的动物组织应选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  )A.胃蛋白酶B.胰蛋白酶C.盐酸D.胰脂肪酶【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解答】解:ABCD、在动物组织细胞的间隙中含有一定量的弹性纤维等蛋白质,它们将细胞网络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的组织和器官,而弹性纤维易被胰蛋白酶在中性略偏碱性环境下催化分解,而胃蛋白酶在pH为1.8左右催化效率最高,此环境动物细胞被破坏,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其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在利用动物组织细胞制备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时,常用胰蛋白酶,不能使用胃蛋白酶,因为胃蛋白酶需要在强酸环境下才能起作用,但这样的环境不适于细胞生存. 30.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①植物组织培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③动物细胞培养④转基因植物的培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47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形成愈伤组织”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解答】解:①植物组织培养流程:离体植物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植物体,①正确;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流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②正确;③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③错误;④转基因植物的培养流程:目的基因获得→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筛选重组细胞→愈伤组织→转基因植物体,④正确.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对动物细胞的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基因工程等考点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31.作物脱毒、改善畜产品的品质、抗除草剂作物、可保存的干扰素、检测有毒物质、性别鉴定依次是下列哪项生物技术的应用(  )①基因工程②细胞工程③蛋白质工程④胚胎工程.A.①②②③④④B.②①①③②④C.②①②③②④D.②①②④③②【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基因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分析】一、基因工程的应用(一)植物基因工程硕果累累(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转基因植物、抗逆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二)动物基因工程的成果1、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外源生长激素基因.2、改善畜产品的品质:(例:优良基因:肠乳糖酶基因.成果:转基因牛乳糖的含量少.)3、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4、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5、基因工程药物(从化学成分上分析都应该是蛋白质)(三)基因治疗(治疗遗传病最有效的手段)47 二、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三、细胞工程的应用1、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神奇的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2、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3)动物细胞融合的最主要的用途:制备单克隆抗体【解答】解:(1)作物脱毒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②细胞工程;(2)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将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使得转基因奶牛分泌的乳汁中,乳糖的含量大大降低;属于①基因工程.(3)抗除草剂是DNA重组技术,属于①基因工程.(4)保存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治疗癌症和病毒感染,很难保存,运用③蛋白质工程.(5)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物质的毒性,②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的培养.(6)性别鉴定,在囊胚中取滋养层细胞,做分析,属于④胚胎工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运用,属于熟记范畴. 32.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47 A.b点2次,c点1次B.b点1次,c点1次C.b点1次,c点2次D.b点2次,c点0次【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b点给一个强刺激,虽然ab=bd,但ab间是以电信号传导,而bd间是以化学信号传递.因此a点先兴奋,则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而电流表的左侧是正极,所以指针向左偏转;b点后兴奋,电流表的指针又向右偏转.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在c点给一个强刺激,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因此,电位计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3.下图所示燕麦胚芽鞘向光性试验,此实验主要说明(  )A.尖端感受光照刺激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B.顶端向胚芽鞘背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C.尖端产生的物质为吲哚乙酸D.顶端向胚芽鞘向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E.顶端向胚芽鞘向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由图可知该试验是探究燕麦幼苗向光弯曲的原因.将放有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端,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的快,发现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47 【解答】解:将放有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端,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的快,发现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由此可知燕麦幼苗向光弯曲的原因是尖端向尖端下部背光一侧运输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生长素)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的探究实验,结合探究实验,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34.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  )A.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器中B.有基因缺陷的染色体中C.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D.有基因缺陷的DNA分子中【考点】转基因技术.【分析】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解答】解:基因治疗是指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治疗,考查学生识记基因治疗概念的能力. 35.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有两种说法正确47 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曲线①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②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曲线③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曲线④表明,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捕鱼.【解答】解:(1)图①所示a点后K值降低,种群数量减少,原因可能为过度放牧,正确;(2)图②所示b点后K值增大,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营养、空间等,正确;(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急剧减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正确;(4)图④中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若海洋捕捞,维持种群数量在左右,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分析图形的能力,关键是理解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36.正确表示基因操作“四部曲”的是(  )A.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B.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C.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D.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47 【分析】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据此答题.【解答】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及操作步骤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7.下列不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A.“鸟枪法”B.转录法C.反转录法D.根据已知氨基酸序列合成法【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2)人工合成基因,这种方法有两条途径,一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信使RNA为模板,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再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即目的基因;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信使RNA序列,再推测出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然后用化学的方法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解答】解:A、“鸟枪法”是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A正确;B、转录形成的是RNA,因此转录法不是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B错误;C、反转录法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之一,C正确;D、根据已知氨基酸序列合成目的基因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之一,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8.碱基互补配对可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①种子的萌发②病毒的增殖过程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47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⑤DNA探针的使用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⑤⑥【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据此答题.【解答】解:①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而细胞增殖过程中有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①正确;②病毒的增殖过程中有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②正确;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中,有DNA的复制,因此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③正确;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正确;⑤DNA探针的使用原理是分子杂交,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正确;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没有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⑥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要求考生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明确中心法则的全部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39.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②DNA合成③预期蛋白质功能④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考点】蛋白质工程.【分析】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解答】解: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根据中心法则逆推以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47 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DNA合成,最终还是回到基因工程上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③→①→④→②.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及基本流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0.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  )A.造血干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又名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名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细胞则到脾脏或腔上囊发育成熟.然后再随血循环到周围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区域定居、繁殖.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解答】解:A、B细胞和抗体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无关,A错误;B、宿主细胞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无关,B错误;C、B细胞和抗体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无关,C错误;D、T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接受经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后,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过程和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分化,意在考查学生是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47 (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3、4、5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2 号装置.(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1)根据 1 号和 3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2)根据 1 号和 2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3)根据 1 和 4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单侧光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解答】解:(二)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的玉米幼苗弯向光源生长;图2中的玉米幼苗由于没有尖端,不能合成生长素,所以不生长;图3中的玉米幼苗在黑暗中能直立生长;图4中的玉米幼苗尖端被锡箔小帽套住,不能感知单侧光,所以能直立生长;图5中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玉米幼苗中央,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能直立生长;图6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玉米幼苗左侧,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向右弯曲生长.(三)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因此:47 (1)根据1号和3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2)根据1号和2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3)根据1号和4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故答案为:(二)3、4、52(三)(1)13(2)12(3)14(4)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42.如图所示是一个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生产者 ,猫头鹰占 3 个营养级.(2)该食物网有 5 条食物链.(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绿色植物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4)该食物网再加上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和 分解者 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47 (5)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能量流动 、 物质循环 和 信息传递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属于消费者.食物链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生产者的能量最多,而这些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根据该食物网中箭头确定生物的种间关系.【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占第三、四、五营养级.鸟和昆虫都已绿色植物为食,这位竞争关系,鸟又以昆虫为食,它们之间还有捕食关系,所以它们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2)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含有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绿色植物→田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鸟类→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青蛙→鸟类→蛇→猫头鹰共5条食物链.(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食物网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若构成生态系统,还应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故答案为:(1)生产者3(2)5(3)绿色植物太阳能逐级递减、单向流动(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5)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生物成分的作用、食物链(网),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47 43.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Ο﹣<”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神经中枢 ,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序号表示) ①→②→③→④→⑤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的电位变化是 由外正内负成为内正外 ,图中 abcde 点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 cde 点可发生兴奋;(4)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 胞体或树突 相接而形成突触.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 双向 的,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单向的 的.【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1)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为神经中枢.反射弧由①②③④⑤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2)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刺激图中b点,b点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成为内正外;据图分析,a与b在同一神经元上,c、d、e在b神经元的突触后神经元上,所以刺激b点,则图中a、b、c、d、e点可以发生兴奋.(3)e和d在同一个神经元上,c在d所在神经元的突触后神经元上,所以刺激d点,c、d、e点会兴奋.47 (4)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而形成突触.由以上分析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答案为:(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成为内正外abcde(3)cde(4)胞体或树突双向单向的【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知识的要点的理解,识图能力,理解、应用的能力. 44.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1)a是 吞噬 细胞;b是 T 细胞,c是 B 细胞,d是 效应T 细胞,f是 浆 细胞.④是 细胞 免疫,⑤是 体液 免疫.B物质是 抗体 .(2)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 ④ (填编号)(3)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细胞b (填上图中字母).【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e是记忆T细胞、细胞f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细胞g是记忆B细胞;③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④是细胞免疫;⑤是体液免疫;A是抗体,B是淋巴因子.47 【解答】解:(1)据分析可知,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效应T细胞,f是浆细胞.④是细胞免疫,⑤是体液免疫.B物质是抗体.(2)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④细胞免疫.(3)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b细胞即T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缺失,引起免疫缺陷病.故答案为:(1)吞噬TB效应T浆细胞体液抗体(2)④(3)细胞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5.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生长激素,还分泌[ b ] 促甲状腺激素 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因为 下丘脑能分泌一些激素来调节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是受下丘脑支配的) .(括号内填图中字母)(2)①完成由产生电信号到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 局部电流(兴奋/神经冲动) ,通过轴突传导到 神经末梢(轴突末梢/突触小体) ,进而引起小泡中激素的释放.(3)图中可见,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 降低 .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 ④和⑤ .(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 肾上腺素 (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 提高 .47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由图可知,下丘脑通过垂体调控甲状腺分泌,所以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④⑤是反馈作用.2、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解答】解:(1)垂体能分泌一些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能分泌一些激素来调节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2)①在突触前膜上完成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产生电信号,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②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血浆渗透压降低,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即④⑤过程.(4)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都能增加机体产热,两者为协同作用.用甲状腺激素饲喂小鼠,小鼠代谢增强,消耗氧多,对缺氧的敏感性将提高.故答案为:(1)[b]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能分泌一些激素来调节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是受下丘脑支配的)(2)局部电流(兴奋/神经冲动)神经末梢(轴突末梢/突触小体)(3)降低④和⑤(4)肾上腺素提高【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综合考查了下丘脑功能、兴奋的传导、水平衡调节及体温调节过程. 47 46.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据图回答:(1)图中基因组文库 大于 (小于、等于、大于)cDNA文库.(2)B过程需要的酶是 逆转录酶 ;A、C过程中 可以 (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3)目的基因Ⅰ和Ⅱ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 DNA 和 cDNA 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 耐高温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基因工程.【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从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菌株;B表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C表示从部分基因文库中筛选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菌株.基因组文库是指将某生物的全部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长度的DNA片段克隆到某种载体上形成的信使,而cDNA文库是由mRNA经逆转录形成的基因组成的,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cDNA文库小于基因组文库.【解答】解:(1)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而cDNA文库是由mRNA经逆转录形成的基因组成的,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DNA文库只包含某种生物部分基因,所以cDNA文库小于基因组文库.(2)B过程是以RNA为模板生成DNA的过程,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A和C过程可以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3)除了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外,还可以利用图中DNA和cDNA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PCR技术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该过程中所用酶要耐高温.故答案为:(1)大于(2)逆转录酶可以(3)DNAcDNA耐高温47 【点评】本题结合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弄清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差别、PCR技术的概念及条件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前提. 4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