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对象平等与果报大小的关系等几个问题

布施对象平等与果报大小的关系等几个问题

ID:16453552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布施对象平等与果报大小的关系等几个问题_第1页
布施对象平等与果报大小的关系等几个问题_第2页
布施对象平等与果报大小的关系等几个问题_第3页
布施对象平等与果报大小的关系等几个问题_第4页
布施对象平等与果报大小的关系等几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布施对象平等与果报大小的关系等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问:我在布施的时候,喜欢选择一些自我感觉应该帮助的,来进行帮助,这样如法吗?答:这是不如法的,布施的时候是不应该区别对象的,而应该平等对待。不能觉得,这个求助者有德行,我很愿意布施,这个求助者是自作自受,我不大愿意,或者说这个人是善人,我应该帮他,这个人是恶人,我不想帮他。这样的做法都是不正确不如法的。《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善男子,菩萨布施,复离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我们作为学佛弟子,行持菩萨精神,在布施的时候应该要远离这五种不如法的心行,布施的时候不要分别求助

2、人有德或无德、分别是善人或是恶人,以平等心对待,这样才是随顺自性、法性,才能契入菩萨的无我慈悲中。菩萨施时其心平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不观怨亲种姓尊卑。已许之物终不生悔。多许之物终不少与。不先许好后以恶施。虽许恶与好许少施多。菩萨布施的时候其心平等。不会观察哪个是福田、哪个不是福田。不会看这个人是不是自己的仇人或者亲人,也不会看哪个身份尊贵、哪个贫贱。已经答应给予的东西终生不会后悔,答应给予多少,不会少给,不会许诺给予好物,后来给以恶劣之物。倒是会许诺坏的,给予好的,许诺少的给予多的。布施的时候其心平等,人人平等。不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亲疏等

3、等关系。这样的布施才是最好的。佛教中也提到过布施的对象,对布施的福报有很大影响。但这里又说平等布施,是不是矛盾?并不是矛盾。平等布施的要求是针对行菩萨道的人。而相当多的人在布施的时候目的就是福报。这个时候布施的对象就有不同的意义。所以针对祈求福报的人,佛说布施不同的对象所得福报的不同。针对行菩萨道的人,佛说平等布施。不会考虑福田不福田的问题。就福报来说后者平等心所得的福报,其实更为广大。当然这个平等心是的的确确这么想,有这个观念才会如此。同时布施的时候,对方与自己有无仇怨,对方的地位是否尊贵等等因素更不会考虑在内。要说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大部分人

4、做不到对方是自己的仇敌依然平等布施。所以说这样的平等心福报更为殊胜。但是也不要错会,不要认为那我专门找仇敌布施,福报更大。那就未必是平等心了。那还是追求福报的心。如果追求福报,那就大大方方,老老实实按照佛说的布施果报的不同,自己选择布施的对象。不要自欺欺人。所允诺的布施一定兑现。不仅不会反悔,更不会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许诺少的或者差的东西,倒是可以给予多的或者好的东西。也就是说,可以增加、提升布施的数量和品质。但不要反悔或者不足。问:我在布施的时候,还是有求果报的心理,那果报是不是很小呢?答:即便布施的时候,以求果报的心理来行布施,果报也肯定有

5、的,果报的大小跟受施者有关系。《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若求果施,市易无异。如为身命,耕田种作,随其种子,获其果实;施主施已,亦复如是。随其所施,获其福报。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辩,施主亦得如是五报。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倍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倍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如果是以求果报的心去做布施,那么布施畜生,得到一百倍的回报,布施破戒的人,得到千倍的回报,布施持戒的人,得到十万倍的回报,布施外道离欲者,得到百万倍的回报,布施向求菩提道之人

6、,得到千亿倍回报,如果布施证果的圣人,得到无量无边的回报,无法用数字计算了。受施者的功德不同,得到的回报也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所以对于布施要坚定、欢喜、信心去做,能够在布施的时候多一分无我,那么果报同样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因为布施的果报与三个因素有关系:一是布施者的心地发心;二是布施的财或物的多、少、好、坏;三是受施者(福田)的功德的差异。如果发心很纯正,即便是布施畜生,那么这个果报都能够与布施佛一样,正如世尊又有开示: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所以,布施的果报是由这三个方面的程度来决定的。问:我经

7、常拿钱去布施,帮助贫苦疾病者,但父母有意见,说:你钱怎么都不拿点给我们,都舍得全部拿去救贫济苦。我这样对吗?答:这是极大的错误。《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从这段世尊的开示中,可以看出这种布施的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布施财物的时候,因为财物的问题与家里人闹矛盾,引起家人很大烦恼,虽然最终是把财物布施出去了,但是未来的果报虽然也会有,也得到很大的福果,

8、但身体却会经常的生病,就有点无福消受这些福报了。所以如果在布施的时候,家里人有意见或者烦恼的,都应该先积极的化解矛盾,而不是固执的坚持一定要布施出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