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38282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高血压病眼底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血压眼底疾病分期【高血压病Ⅰ期】初期全身小动脉多正常或有轻度功能性收缩,无器质性损害,眼底多正常。当血压持续性升高或一时性的急剧升高时,出现反应性的局部管腔狭窄,反光增强变窄,称为动脉痉挛。此时为暂时性的,当血压正常后即可恢复正常。【高血压病Ⅱ期】已有器官损害,但功能可以代偿。眼底可出现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hypertensivearteriolosclerosis)表现:(1)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加宽,血柱颜色变浅。由于动脉硬化收缩视网膜动静脉管径之比由正常的2:3,可减少为1:2,甚至更细。由于管壁屈光指数
2、增加,透明度降低,使得动脉反光增强加宽,呈黄红色,形成铜丝状外观(copperwire)。当发展到管壁不透明时,不能看到血柱,仅见一白线,则呈银丝状外观(silverwire)。(2)动静脉交叉部位可出现特有的交叉压迫征。正常情况下,此处的动静脉共为一外膜,当动脉硬化及血管周围胶质增生时,产生对静脉的压力并使其管腔缩小,其表现为静脉隐匿、削尖、肿胀、移位或偏向,以及静脉拱桥等。静脉隐匿是交叉部位的静脉受硬化动脉管壁压迫下陷,遮挡动脉两侧的静脉血柱,似被隔断样。动脉硬化时,交叉部位的静脉壁也增厚且不透明,因而显示
3、血柱变窄呈削尖样。交叉部位静脉受压使其血流回流受阻,静脉远端扩张,加上硬化动脉的牵引关系使局部静脉偏向或移位。当静脉隐匿并有受压出现回流障碍时称为Gunn征。若静脉隐匿合并有偏向或移位时称salus征。桥拱现象则是交叉部位的静脉位于动脉表面时,静脉骑跨形成驼峰状隆起,这是硬化的动脉增粗撑顶的体现。【高血压病Ⅲ期】合并有器官损害,且功能已失代偿,眼底即形成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ypeaensiveretinopathy)。慢性高血压病晚期或急进性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30mmHg以上时,由于视网膜内屏障破坏失代偿,视
4、网膜出现大面积的灰白色水肿,并有散在的或多发性片状出血灶,深层有黄白色斑点状硬性渗出,浅层有团状或棉絮状软性渗出斑。严重时则出现视乳头水肿,这是视乳头局部血循环障碍或颅内压增高(高血压脑病)的表现,对诊断恶性高血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急进性高血压多有引起不同程度的脉络膜渗漏。当色素上皮功能受影响时,可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发现视网膜血管闭塞区、毛细血管扩张及微血管瘤等,视乳头区及视网膜有荧光渗漏、积存及着染等改变。目前关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分期临床上还多沿用keith-wagener的四级分类
5、法:Ⅰ级为视网膜动脉功能性狭窄有轻度硬化表现。Ⅱ级为视网膜动脉有肯定的局部狭窄,有动静脉交叉征病理性改变。Ⅲ级为视网膜动脉明显硬化狭窄收缩,并有出血,渗出等高血压视网膜病变。Ⅳ级为视网膜病变加重,合并有视乳头水肿。此分类法与临床高血压分期比较吻合,眼底检查可协助高血压的诊断,并对预后提出较为客观的意见。除眼底病变以外,高血压还可以因心力衰竭、肾病变等出现眼睑水肿,或因高血压性脑病,颅内出血或梗塞产生瞳孔、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等相应的神经眼科症状。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体征 本病常有全身其他器官如心、脑、肾的功能损
6、害,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惊厥、昏迷和蛋白尿等。内分泌疾病所致者常伴有内分泌紊乱的全身体征,如Cushing综合征可伴有面颈及胸腹肥胖,皮肤细薄致颜面紫红,腹部出现紫色条纹,糖尿,骨质疏松以及毛发过多和性腺功能不全等症状。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腺瘤所致醛固酮增多症可有低血钙、高血钠、周期性瘫痪等体征。这些病所致急进性高血压如不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患者多于数年内死于尿毒症或心脑疾患。患者早期无自觉症状,直至视力减退或因全身体征由内科转来会诊而作眼底检查。最主要的改变为视盘水肿和视网膜水肿,称为高血压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
7、hypertensiveneuroretinopathy)。视盘水肿开始表现鼻侧边界模糊,逐渐扩大至整个视盘,以至其周围视网膜发生水肿。视盘水肿隆起一般较明显,可高达6PD,生理盲点扩大。以往认为视盘水肿系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压增高所致,但不少患者颅内压在正常范围,故二者并非因果关系。由于血压急剧升高,视网膜血管屏障受损,致血液有形成分渗出,使视网膜产生水肿、渗出和出血。视网膜水肿开始位于视盘颞侧呈雾样灰白色,然后扩展至整个后极部视网膜,变细的动脉和肿胀的静脉隐没于水肿的视网膜之中。视网膜出血多位于神经纤维层,呈
8、线状或火焰状,可很小;也可很大而排列成一簇放射状,提示小血管血栓形成。棉絮状斑位于后极部,沿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分布。开始呈灰白色,边缘不清,呈绒毛状外观大小可为1/4~1/2PD。当它们被吸收时,失去绒毛状外观变成颗粒状。硬性渗出有时出现,开始呈细小分布的黄白点,常位于黄斑区,当它们很致密时可在黄斑区排列成放射状或星状,也可位于视盘鼻侧或颞侧上下血管弓处,有时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渗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